劉民英+段剛
摘要:醫學影像學是一門高速發展的學科,傳統的教學系統不能適應學科的發展和要求。本文結合作者所在院校影像學教學改革實際,對系列教學改革的策略進行了探討,并對改革結果進行了分析。通過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系列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普遍提高,近三年來學生考試成績平均分逐年提高。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R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008-02
Abstract:Medical imaging is a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ystem can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discipline.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trategy of series teaching reform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institute's imagery,and analyzes the result of the reform.Through the reform of series of courses,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the refor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The test scores and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have generally improved.The average score of student exams has risen year by year in recent three years.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Teaching reform;Strategy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以影像為主的實踐性很強的醫學學科,是介于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1-2]。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機器設備為主線分多門課程講授。隨著CT、MRI等大型現代設備的普及以及人們對影像學的深入了解,國外已逐漸解除以機器設備分學科的限制,提倡按系統、以疾病為中心的分科分類。因此,根據國內外醫學影像學的發展趨勢,走“以疾病為中心”和“比較影像學”教學改革之路已勢在必行[3-5]。近年來我們進行了系列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我們的做法報道如下。
1課程設置
根據培養目標,將醫學影像學課程教學分三個層次:醫學影像專業,臨床相關專業和其他專業。
1.1醫學影像專業
醫學影像學是醫學影像專業的主干課程,是教與學的重中之重。根據“培養適應我國二十一世紀醫藥衛生事業現代化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視野寬、基礎厚、能力強、素質高的醫學影像學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近幾年來,我們整合課程體系、改革教學計劃、及時調整授課內容,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在校、院兩級機關的支持下根據影像學發展趨勢和就業市場需要多次對影像課程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將影像專業設置6門課程500學時。包括醫學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放射治療學、核醫學、介入放射學。安排專業實習36 w,其中放射科13 w,影像中心(含CT、MRI)12 w,超聲科5 w,核醫學科2 w,介入科2 w,放療科2 w。側重強調培養專業基礎扎實、面廣、適應能力強的“醫學影像專業全科型人才”。
1.2臨床相關專業(臨床醫學、中西醫臨床、臨床病理)
近年來,影像設備的更新和發展,使得影像檢查在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臨床相關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相關的影像知識。我們增加臨床相關專業的醫學影像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學時數由45學時增加到72學時,重點改變教學方式,加強實踐教學,增加網上閱片[6-7]。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1.3其他專業(中醫、口腔、基礎、醫學物理師)
本專業層次需了解醫學影像學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該課程設置32學時。
2教材建設與配套教材改革
為順應改革,依據學時數和教學目標的不同,在教材方面,三個層次專業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材。影像專業本科選擇了由韓萍、于春水主編的《醫學影像診斷學》,臨床相關專業選擇了由王濱、賀文主編的《醫學影像學》,其他專業選擇了由劉林祥、林俊峰主編的《醫學影像學》。在選用基本教材的基礎上,我們加強多媒體教材開發促進網絡教學。先后開發了醫學影像網絡教學資源庫,醫學影像學教學網站,開通了網絡課程和醫用教學圖片傳輸系統(PACS),建立醫學影像學數字仿真模擬中心。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醫學影像學數字課程”。在國內醫學影像學數字課程中,本課程的資源量最為龐大和完整,是網絡教學及大數據時代醫學影像學教學研究的重要平臺和典范。通過教材建設和改革,將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多維的教學環境,引導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更新教學理念,深化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全面提升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3考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
醫學影像學是以醫學圖像為主要學習內容的課程。計算機、數據庫以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考試模式,網絡題庫與考試系統在醫學影像學課程考試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8]。近幾年我們不斷開發和更新題庫,目前影像系所有課程均使用網考。改變“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成績模式,增加平時成績。課程總成績期末考試占70%,平時成績占30%。endprint
4教學方法改革
在進行課程體系改革的同時,我們堅持系列教學方法改革。由“以疾病為中心”與“學導式”的教學模式替代舊的教學模式,進行按系統、以疾病為中心的綜合授課。通過整合后,合理利用了教學資源,糾正了以往內容重疊、教學資源浪費的現象。整合課程后有利于培養學生橫向、綜合分析思維能力。
長期以來,我們的醫學教育只強調培養學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即通常所稱的“三基教育”,不可否認傳統教育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非常重要。但實踐證明,在傳統教育理論指導下培養的醫科大學生多數表現為探索創新不足,循規蹈矩有余。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如CT、MRI成像技術、核醫學、介入放射學、三維仿真適時成像技術、分子影像學、放射治療學、計算機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診斷系統等新學科層出不窮,要求我們培養的影像學醫師不僅要擁有廣博的醫學基礎知識,更應該是具有創造和開拓能力的醫學影像學精英。多年來我們一直注意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參與研究,在研究中強化學習的良好習慣。大力推廣“學導式”“以問題為中心”新型素質教育法和雙語教學。邀請影像專家教授開展影像教學系列講座。吸引學生走出課堂,開闊視野。講座內容緊跟本學科最前沿和新熱點,使學生能夠了解本專業的最新動態和研究水平。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潛能。積極開展第二課堂,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參加興趣小組,在老師指導下早期參與臨床影像輔助見習工作。
5結果
通過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系列改革,取得較好的效果,學生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普遍提高。近三年來考試成績平均分逐年提高, 影像學課程考試成績統計,見表1。
6討論
通過對近三年來醫學影像專業,臨床相關專業和其他專業等三個層次醫學影像學課程考試成績的分析,發現各個層次的考試成績平均分均逐年提高,這說明我們的系列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這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繼續深化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的決心。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要繼續推陳出新,總結經驗,不斷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姜志榮,侯英,王進慶.醫學影像學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7,43(6):549-551.
[2]余貴平,金晨望,強永乾.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策略與趨勢的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4):817-820.
[3]高艷,李坤成,杜祥穎,等.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比較影像學的重要性[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79-80.
[4]張衛方,張燕燕,孔和花.比較影像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5):22-23.
[5]楊小慶,楊明,劉斌.借鑒醫學教育國際標準構建醫學影像學人才培養模式[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1):23-25.
[6]史中興,徐偉,王宏亮,等.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學實習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 (11):74-75.
[7]唐光健,劉文亞,秦乃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初探[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0,30(4):542-544.
[8]劉民英,蔡裕興,吳元魁.網絡題庫與考試系統在醫學影像學課程考試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7):66-67.
編輯/李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