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苗苗+宋萍
摘要:目的 探究心律失常患者運用連續性細節護理干預后所取得的臨床成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通過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護理方法為常規基礎心理護理,觀察組方法為連續性細節護理。針對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度情況,對兩組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在治療依從性方面,觀察組治療后依從性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針對護理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滿意度(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兩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 心律失常患者運用連續性細節護理干預后所取得的臨床成效顯著,在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同時,使治療依從性增高,應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律失常;連續性細節護理干預;治療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094-02
心律失常主要表現為氣急、憋悶、心悸、眩暈等,該病可表現為神志不清,也可無臨床表現,僅在檢查心電圖時發現。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指心臟活動的節律和頻率的異常[1],主要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乏力、倦怠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冠狀動脈、腎動脈及腦動脈供血不足等[2],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必須加強對患者的有效治療。本文為探究心律失常患者運用連續性細節護理干預后所取得的臨床成效,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進行前瞻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0例,通過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5±2.1)歲;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60±2.5)歲。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兩組患者差異不明顯(P>0.05),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1.2納入標準
①兩組患者均經心電圖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心律失常;②獲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同時簽訂知情同意書;③排除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基礎護理,包括進行入院宣教、遵醫囑進行基本治療、病情觀察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實施延續性護理,主要方法如下。
1.3.1醫生下達出院醫囑后,護士協助患者進行相關費用的核對檢查,確保準確無誤,以免給患者帶來不必要麻煩。在出院登記本上認真記錄患者的相關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聯系方式、住院時間、疾病類型、年齡等,為后期回訪患者做好充分準備。
1.3.2患者出院1 w后即可進行電話回訪,1 w以后可縮短為1次/月,一般需持續回訪3個月,
1.3.2定期回訪患者,回訪人員主要由科室里年資較長,臨床經驗較豐富的護士擔任,回訪主要內容包括:①解決患者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使患者在恢復期間始終保持良好心情;③飲食方面應指導患者多進食新鮮蔬菜及維生素、纖維素豐富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少食水果、高糖多鹽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補充營養,多食用蛋白質含量豐富食物,如牛奶、瘦肉等,提高自身免疫力;④指導患者正確用藥,有效應對服藥后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⑤加強體育鍛煉,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多參加一些室外運動,有利于疾病恢復;⑥囑患者嚴格禁煙禁酒,加強自我管理,遠離各種危險因素。
1.4觀察項目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②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3];(n,%)表示計數資料,同時通過?字2進行相應檢測;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x±s)表示計量資料,同時通過t進行檢驗。
2結果
2.1治療依從性兩組患者進行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依從性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存在一定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方面兩組患者進行比較
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滿意度(100.00%)優于對照組(80.00%),兩組之間存在一定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連續性細節護理是對某一疾病某一患者進行的連續性護理,包括住院期間的個性化護理、出院計劃、出 院指導、患者出院轉接、患者出院后的隨訪等連續性護理的核心是由護士主導完成,通過對患者進行評估,制訂出一套整體護理方案,確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護場所及同一健康照護場所,獲得不同水平的協作性與連續性護理。通過經驗、關系、彈性、信息等4個方面的延續,確保患者可以借鑒以往經驗,順利的評價護理工作進展,使患者和服務者之間存在繼續治療的關系,使服務模式和內容隨著時間及患者需求的不同,而不斷的調整,跟隨患者健康照護場所不斷變動的動態、持續性護理,使患者大腦形成持續的信息。連續性護理還包括,對患者社區醫療機構的幫助,待患者出院后,所在社區醫院亦能為患者提供醫療護理服務。
連續性細節護理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彌補了傳統護理模式的不足,在護理工作中,使護理人員能夠做到更加全面的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可以從患者入院至出院全程為患者服務,同時包含心理、飲食、用藥等多個方面的護理,有利于及時發現不良情況立即處理,極大的促進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復[4]。
本文通過探究心律失常患者運用連續性細節護理干預后所取得的臨床成效,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治療后依從性得分(16.77±3.42)分、對照組(11.86±3.82),觀察組依從性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100.00%)優于對照組(80.00%)。
綜上所述,心律失常患者運用連續性細節護理干預后可以取得明顯的臨床效果,在提高護理滿意度的同時,使患者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應在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杜俊芝.連續性細節護理干預對心律失常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31):93-94.
[2]王金煌.胺碘酮治療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2):14-15.
[3]胡靜,胡曉娟.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2,09(13):148-149,152.
[4]李秀萍.1例心律失常伴睡眠障礙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4):65-66.
編輯/李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