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要] 目的 為了探究門冬胰島素與格列吡嗪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完善院內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對策。 方法 根據某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2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A(格列吡嗪)和對照組B(門冬胰島素30),每組患者106例,對比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濃度、餐后2 h血糖濃度、糖化血紅蛋白含量。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空腹血糖濃度、餐后2 h血糖濃度、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對照組A與對照組B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濃度、餐后2 h血糖濃度、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對照組B明顯優于對照組A,其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照組A與對照組B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濃度偏高,使用門冬胰島素30的治療效果優于格列吡嗪,且門冬胰島素30的藥物適應人群廣,藥物起效快、藥效穩定可以多種藥物聯合使用,且無不良反應,應于臨床重點推廣使用。
[關鍵詞] 門冬胰島素;格列吡嗪;糖尿病;老年患者;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099-02
糖尿病是我國高發性疾病,以中老年為主要發病人群,但近年來糖尿病有明顯的年輕化趨勢[1]。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眾多,是威脅我國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元兇”之一[2],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行為和生命。門冬胰島素30與格列吡嗪是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的常規藥物,該文根據某院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對門冬胰島素30與格列吡嗪對其的治療效果進行探究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所涉及資料均來自某院所收治的2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A和對照組B,每組患者106例。其中對照組A中有男性61例,女性45例;年齡范圍62~81歲,平均年齡(68.73±3.48)歲;病程范圍1~7年,平均病程(3.21±0.69)年。對照組B中有男性69例,女性37例;年齡范圍61~78歲,平均年齡(70.62±3.33)歲;病程范圍1~6年,平均病程(4.23±1.60)年。兩組患者均符合WHO 1999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兩組患者年齡均≥60歲,并排除晚期腫瘤、嚴重心臟疾病、腎臟疾病、肝臟疾病、肺部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血液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入組前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過程有清楚、明確認知,簽署過研究認同書。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臨床資料,其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意義。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相同的基礎治療方案,如計劃飲食、優化作息時間、進行適量運動。
對照組A使用格列吡嗪進行治療,商品名稱:優噠靈——格列吡嗪片;國藥準字:H10930211;規格:5 mg/片。每日早餐后口服,初始劑量為1片/(次/d),后根據患者用藥后血糖濃度改善情況調整用藥量,遵循“最小用藥量”原則,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4片,每4周為1個療程,觀察期為3個療程。對照組B使用門冬胰島素30進行治療,商品名稱:諾和銳30—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國藥準字:J20100037;規格:3 mL/支。于患者腹壁、大腿內側進行皮下注射,于餐前10~20 min注射或餐后立即注射,根據患者病情程度確定具體用藥量,注射1~2次/d,0.5~1.0單位藥量/次,遵循“最小用藥量”原則,每4周為1個療程,觀察期為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該次研究主要觀察指標為患者空腹血糖濃度、餐后2 h血糖濃度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含量。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該次研究結果現將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統計和分析,見表1。
另外,對照組A中3例出現低血糖,占比2.83%;對照組B中2例出現低血糖,占比1.89%。對比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照組A與對照組B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194,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明顯,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好,導致諸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富貴病的發病率日益升高[3],糖尿病作為我國現階段老年人群高發疾病之一[4],如何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已經成為一項嚴峻的醫學課題[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致病機制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抵抗,初發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以胰島素分泌不足為第一表現[6],使用胰島素能夠在一定時限內緩解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且起效非常快。在2012年《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胰島素促泌劑應用的專家共識》一文中指出[7-8]: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體質指數偏低,胰島β細胞胰島素分泌功能的下降程度要明顯多于胰島素敏感性的下降程度,所以胰島素促泌劑對其治療效果更好。格列吡嗪片是胰島素促泌劑的一種,半衰期約3 h,藥效可持續24 h,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格列吡嗪片一周后可到達穩定血藥濃度。格列吡嗪適用于輕、中程度2型糖尿病患者,或是飲食治療、運動改善無效者,格列吡嗪片物不會引起急性并發癥以及嚴重慢性并發癥,不良反應較少。門冬胰島素30是指藥物中含有30%的可溶性門冬胰島素、含有70%的精蛋白門冬胰島素,于皮下注射,吸收率非常快,適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模式,于餐后使用效果最佳,且低血糖發生概率較低,不會引起急性并發癥以及嚴重慢性并發癥,不良反應較少。對于血紅蛋白濃度在9.00%~11.00%區間內的患者門冬胰島素30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格列吡嗪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表現為血紅蛋白濃度偏高,所門冬胰島素30的治療效果更好,但在臨床用藥時需要根據患者具體體質、病情、病征來確定用藥方式。該次研究中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空腹血糖濃度、餐后2 h血糖濃度、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對照組A與對照組B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濃度、餐后2 h血糖濃度、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對照組B明顯優于對照組A,其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照組A與對照組B對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相較于格列吡嗪,門冬胰島素對老年糖尿病更具治療優勢。總而言之,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濃度偏高,使用門冬胰島素30的治療效果優于格列吡嗪,且門冬胰島素30的藥物適應人群廣,藥物起效快、藥效穩定可以多種藥物聯合使用,且無副作用,應于臨床重點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梁鳳婷,董肖肖.門冬胰島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釋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作用比較[J].醫藥前沿,2017,28(3):120-122.
[2] 江錫娟.門冬胰島素30和格列吡嗪控釋片對社區2型糖尿病治療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2(12):196.
[3] 韓小芳.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98例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6,28(3):1120-1122.
[4] 劉敬波.研究格列吡嗪控釋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22(26):102-103.
[5] 尚軍潔.門冬胰島素聯合甘精胰島素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6,15(3):211.
[6] 徐吉芬,何淼紅.格列吡嗪聯合阿卡波糖治療老年糖尿病的療效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6,17(18):156.
[7] 趙雪蓮,郭文娟.甘精胰島素聯合門冬胰島素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民康醫學,2016,25(17):254-255.
[8] 范秀容.為初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二甲雙胍聯合門冬胰島素30進行治療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7,13(49):1165.
(收稿日期:2017-07-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