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鳳嬌+蔡偉澤+白美龍+陳濱斌+王鴻慶+廖永忠
[摘要] 目的 研究討論多學科協作模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1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多學科協作模式護理,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效果。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及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幾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多學科協作模式護理優于常規護理,減少了患者住院的時間和費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多學科協作;老年;糖尿病;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125-02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on Mode in the Nursing of Senile Diabetes Patients
KE Feng-jiao, CAI Wei-ze, BAI Mei-long, CHEN Bin-bin, WANG Hong-qing, LIAO Yong-zhong
Quanzhou Anxi Hospital,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362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on mode in the nursing of senile diabetes patients. Methods 102 cases of senile diabetes patients from April 2012 to Octo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1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ve mode, an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length of stay and cos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on mod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routine nursing, and it reduces the length of stay and hospitalization cost, and the nursing effect of senile diabetes patients is obvious, 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on; Senile; Diabetes; Effect
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物作用受損導致患者出現高血糖癥狀,并以其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的代謝性方面疾病。常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其中高齡糖尿病患者的自理能力喪失的幾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單一的護理模式不能滿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需求,多學科協作模式(MDT)在這種需求浪潮中應運而生,其指的是以循證醫學理念為引導,以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為基礎,建立及推出的疾病系列的診治路徑和臨床指南的模式[1]。該研究以2012年4月—2014年10月該研究收治的10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為例,對多學科協作模式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討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接收的患有糖尿病的102例老年患者進行對比治療。并將其隨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51例,其中,對照組男32例,女19例,年齡66~85歲,平均年齡(71.5±5.4)歲,病程1~2年,平均病程(1.3±0.3)年;觀察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64~84歲,平均年齡(70.8±6.7)歲,病程1~2年,平均病程(1.2±0.4)年。入選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年齡≥60歲。③伴有冠心病、高血壓及支氣管炎等其他1種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排除患有與糖尿病無關的嚴重疾病患者與無法交流,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依照糖尿病專科臨床護理路徑及規定或首診科室實施護理措施等。觀察組的患者接受多學科協作模式護理方法,將糖尿化專科、神經內科、心血管科等眾多科室臨床護理結合起來,選擇有護師資格證書及3年以上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具體護理方法如下:①在患者入院1 h后由各專科根據患者的臨床反應及情況,將各自發現的問題進行匯總評估并建立病理檔案。②糖尿病專科主要對糖尿病的誘發原因及發病程度進行記錄,過程中注意患者是否出現微循環病變、生活方式、眼底病變以及糖尿病足等問題。③老年病科的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吞咽能力檢查和訓練,對腿腳不便的臥床患者進行肺功能鍛煉和肢體鍛煉等。④營養科護理人員對患者營養指標進行記錄,根據患者實際攝取營養的情況制定營養、科學、合理的飲食。⑤神經內科的醫護人員對患者糖尿病病變進行分析及判斷,指導患者鍛煉其末端神經功能。⑥心血管科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血壓、心臟功能進行檢測,對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的發生做好防范應對。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并發癥狀況,如肺部感染、高血糖、局部褥瘡或摔倒等、采用調查問卷的模式,要求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對住院時間的長短及住院期間費用的高低來進行比較。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用(x±s)進行計量資料的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住院時間長短及費用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2.1±0.5)周,對照組住院時間及費用分別為(2.6±1.4)周,觀察組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t=2.402,P=0.018);觀察組費用為(45 753.8±509.8)元,對照組費用為(53 492.7±576.7)元,觀察組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1.801,P=0.000)。
2.2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過程中,完全滿意有40例(78.43%),比較滿意10(19.61%)例,不滿意1例(1.96%),總滿意度為98.04%,對照組患者中,完全滿意有28例(54.9%),比較滿意有15例(29.41%),不滿意有8例(15.69%),總滿意度84.31%,觀察組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714,P=0.001)。
2.3 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對照組在護理過程中,出現肺部感染癥狀有3例(5.88%),跌倒5例(9.8%),高血糖8例(15.69%),局部褥瘡4例(7.84%),總并發癥發生率39.21%;觀察組出現出現肺部感染癥狀有1例(1.96%),跌倒0例(0.00%),高血糖2例(3.92%),局部褥瘡1例(1.96%),總并發癥發生率7.84%,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7.349,P=0.000)。
3 討論
糖尿病是世界性的多發疾病,常見于老年群體,對患者眼、心臟、血管等組織有嚴重的危害,為患者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尤其對于老年患者,其因年齡大,身體多項器官已衰退性的病變,大多都伴隨著高血糖、高血壓等多種血管疾病,所以在臨床中加強綜合性干預護理是非常必要的[2]。
通過該次研究觀察,可以得出患者在實行多學科協作模式護理后其并發癥的發生幾率顯著減少,同時也充分適應了臨床現代學的發展模式。多學科協作模式護理在上世紀末被推行出來,其護理模式順應了現代醫學的發展,在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基礎上創建而成,由專科護士及其他學科人員組成護理團隊,應用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工作,是提高護理成效、緩解患者并發癥,改善生活質量的主要途徑。有學者研究表明[3],在我國,85%以上的費用是用于治療糖尿病或與糖尿病相關的病癥。 該研究結果表明將多學科協作模式運用到對護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使其平均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都相對減少,并且提高患者在治療期間對護理過程的滿意程度(P<0.05)。 住院費用相對較少和護理滿意度相對較好的原因是因為將多學科協作模式運用到實際護理過程中,能夠對患者各疾病進行個性化的加強護理,減免了護理過程中不必要的費用支出,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時間的減少能夠減少相對住院費用,緩解患者經濟壓力。多學科協作模式的護理團隊比傳統護理模式能更加系統制定高效的護理方案,對專科護理的局限性能夠有效的避免,多學科協作過程中的團隊制護理將各專科護理能力進行匯總整合,制造出最有效的方案,讓護理質量呈逐步上升趨勢的同時,對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有顯著的降低。
綜上所述,多學科協作模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十分顯著,其滿意度十分顯著,并發癥幾率也在極大程度上降低,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艷,趙琨,呂婭,等.多學科協作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6,29(12):1318-1320.
[2] 張曉,朱琦,彭方蘇.多學科協作模式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康復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 3(9):58-61.
[3] 宋亞軍.多學科協作型糖尿病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代謝指標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10):43-44.
(收稿日期:2017-07-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