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山東政治、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對于公共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和個性化,對于新媒體文化傳播也表現出極大的關注,而山東省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較為陳舊,公共文化服務組織機構分散,以至于城市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相對滯后。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造新的傳播形式,注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創新融合,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操作效率,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營造良好的公共生活、公共休閑、公共娛樂環境以及良好的黨群關系,使上傳下達的言路暢通有序,不斷地提高大眾思想文化水平,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引導大眾積極上向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 公共文化服務;新媒體;技術;管理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4-0046-02
1 城市新媒體技術對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
新媒體技術對公共文化服務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不僅是因為新媒體的速度、版式等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交互性和傳播性方面有著非常突出的優勢。
1.1 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操作效率
移動客戶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些媒體終端工具可以極大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效率。公共文化服務需要不斷利用微信、微博、QQ等媒體工具隨時向用戶發布信息,推送文化服務內容,人們可以擺脫傳統公共服務冗繁的程序與焦急的等待,甚至有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可以在新媒體工具的幫助提醒下,按部就班地自行操作,極大地提高的了服務效率,節省了用戶寶貴的時間,增強了客戶體驗度,也為傳統的現場公共服務減輕了
負擔。
1.2 主客體間公共文化服務交互性
自媒體時代一個最突出的特征便是用戶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可以和媒體互動,及時反饋個人信息,表達個人訴求,對服務進行評價。網絡辦事平臺、網絡客服、手機點評、微信公眾號等多媒體技術為廣大用戶提供了一個交流對話的平臺,使公共文化服務脫離了傳統的單向性傳播方式,變成了充分溝通的雙向互動傳播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受眾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熱情,增強了用戶在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的愉悅體驗,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時間。
1.3 公共文化服務行為中的輻射面
在自媒體平臺中,每個人既是公共文化服務信息的受眾又是傳播者,每個人都是網絡傳播中的核心,使得傳播者不再居于傳播中的中心地位。同時,以每個個體為核心的服務平臺,形成了一個巨大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進而容易形成口碑效應,用戶的評價可以很好地監督服務、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提升。而優良的公共文化服務又可以借助用戶平臺一傳十,十傳百地擴大服務輻射面,從而有利于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服務品牌。
2 山東省城市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研究的現狀
近年來,山東省在信息技術發展、新媒體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卻相對滯后。山東省城市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起步較晚,公共文化服務的拓展、優化有待進一步建設和提高,存在著公共文化機構與群眾互動薄弱,新媒體平臺推廣力度不足、影響面小等問題。在山東省文化建設實踐中,如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提升,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是一個急需破解的重要課題。
山東城市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2.1 公共媒體設施陳舊
隨著山東政治、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人民群眾對于公共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和個性化,對于新媒體文化傳播也表現出極大的關注,而山東省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較為陳舊,資金投入少、更新率慢,在公共生活、公共休閑、公共娛樂等文化領域投入不足,致使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相對滯后。長此以往,會造成政府和公眾過于疏離,不利于對大眾文化的積極引導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的提高。
2.2 公共媒體管理混亂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許多的新媒體傳播以商業利益為最終目的,在傳播的內容上往往片面迎合大眾趣味,打著文化多元化發展的幌子,縱容不良信息的傳播與擴大,為了推銷商業產品不惜扭曲事實,主觀捏造,對群眾積極意識形態的提高與社會和諧發展具有不利影響,大大增加了政府管理難度。
2.3 公共文化服務組織機構分散
山東省公共文化服務管理組織機構較為分散,每個部門似乎都負有管理的責任,但是又沒有一個統一組織管理的部門,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缺乏統一行動,各個部門各自為政,遇到突發事件都有發言權,又都說不清楚,缺乏實際調查研究與對問題的深入分析,容易出現朝令夕改、管理混亂的局面。
2.4 政府相關部門缺乏對新媒體的運營能力
互聯網時代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戰。新媒體龐大的應用種類使管理在面對選擇何種平臺進行信息發布時,需要更加專業和謹慎。目前,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對新媒體的運營特點還不熟悉,網絡化的表達方式使新媒體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公共服務也需要調整其溝通方式,改變傳統的以政府為主的信息發布形式,使信息傳達更加親民,貼近大眾接受程度。所以,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將新媒體運營方式和政府相關信息結合,抓住受眾需求,增強新媒體運營能力和水平。
3 山東省城市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策略
3.1 保持媒體深度融合
新媒體雖然有眾多優勢與特點,但在生活中還要考慮到群眾的生活習慣,應充分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逐步增強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同時,增加新媒體技術應用的資金投入,逐步將新媒體技術滲透進大眾生活,加強黨群之間的密切聯系,不可片面求新、求快,也不可停滯不前,與現實脫軌,應在尊重大眾傳統生活方式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以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大眾思想文化水平、引導大眾積極上向的價值觀念為旨歸。
3.2 創造新媒體傳播形式
為了使大眾有效地利用新媒體平臺,逐步打破傳統媒體傳播對大眾的限制,應當對傳統文化溝通形式進行深入改革。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一個巨大區別在于,新媒體注重信息的雙向傳播,注重傳播者與受眾的互動與交流。受眾可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信息反饋,既可以對傳播者做出回應,又可以督促、監督傳播者的言行,傳播者也可以及時向群眾傳達新思想、新文化,這樣便形成了一個良性的文化循環路徑,將從上往下的傳播與從下往上的傳播緊密結合起來,因此,創新性的傳播形式可以更好地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比如公共服務部分過去的留言簿可以替換為電子信息留言、信息及時播報等形式,使得受眾與傳播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充分交流,互通有無,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是相互推諉責任。
3.3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組織機構
深入分析當前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的任務與待解決的問題,制定詳細的發展計劃,在公共資金投入、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管理職責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劃。在政府各職能部門內設置公共文化服務相關機構,重點協調政府公共服務發展方向與大眾文化需求,并在相關問題決斷、公共資金使用等方面給予充分的權力。同時協調各個部門相互之間通力合作,針對各種情況迅速的做出反應,以強化組織機構的應變能力與處理能力。職能機構與組織部門的有效協調是政府公共關系得以順利構建的基礎。
3.4 實現傳媒“個性化”公共服務
手機作為媒體終端,最重要的價值就是雙向傳播,通過手機可以實現材料跟蹤、材料收集、問卷調查、實時評論等功能,手機媒體可以根據受眾的閱讀習慣和延伸需求,在每天的不同時段從海量的節目或新聞信息中“拉取”出受眾可能感興趣的分類信息。使公共文化服務可以朝著個性化、深層次化方向發展。受眾的手機消費記錄、瀏覽內容能夠充分反映其文化需求與價值觀念,這些對于公共文化服務來講既是文化推廣的重要群體分類方向,使得文化推廣有的放矢,同時,又可以充分開發受眾資源,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渠道。與互聯網相比較,手機還可以滿足文化活動及時推送、重要險情警示、公共問卷調查等活動需求,使自媒體與公共媒體緊密相聯,及時收發反饋信息,及時與受眾互動交流,手機的隨身攜帶特性則保證了交互的成功和信息的及時接收。
3.5 充分利用大數據,保障大眾的文化權益
在信息社會,大數據分析是新媒體廣泛地進行文化傳播的有力保障。通過大數據可以廣泛地采集、存儲、分析人民大眾的文化活動數據以及文化需求。加強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應建立數據庫,以數據為基礎,不斷深入分析,在海量的信息中,尋找符合地域特征的特定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形式,貼合大眾生活,是新媒體成為公共文化服務促進社會繁榮發展的有效手段。
3.6 利用大數據加強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監督
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有必要廣泛收集大眾群體的意見和建議,利用大數據對其進行分類、比對、統計,及時吸取反饋信息,建構雙向交流平臺,建構科學合理的保障體系,確保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同時利用大數據進行質量監控,建立質量監控系統,對于不符合要求的信息進行篩除,避免出現低俗的文化內容。根據大數據信息分析,建立公眾滿意度指標體系。定期對收集公眾意見的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加工,以形成滿意度指標體系。但群眾的文化信息需求并非都要滿足,新媒體在其中就要充當專業守衛者的角色,對文化的提供進行辯證分析。
4 結論
隨著山東經濟、政治、文化的迅速發展,人們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新媒體公共文化質量需進一步提升,應注重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創新融合,打造新的傳播形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操作效率,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營造良好的公共生活、公共休閑、公共娛樂環境以及良好的黨群關系,充分利用數據能力,保障大眾的文化權益,利用大數據加強新媒體公共文化服務監督,及時吸取反饋信息,建構雙向交流平臺,建構科學合理的保障體系,使上傳下達的言路暢通有序,不斷地提高大眾思想文化水平,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引導大眾積極上向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侯偉.網絡時代政府公共關系構建[J].人民論壇,2010(12):38-39.
[2]韓小威,尹栗玉.基本公共服務概念辨析[J].漢江論壇,2010(9):42-44.
[3]李曉娜,陳文權.我國政務微博發展現狀及理論研究綜述[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4):89-93.
[4]仉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展望,2014(12):143-144.
基金項目:山東省軟科學研究項目“科技創新下山東省城市新媒體公關服務發展策略研究”(2018RKB0122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趙曉涵,講師,研究方向為文化產業創意、新媒體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