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霞
摘 要:地理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具有很強的生活性。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課程理念,明確指出:充分開發、合理利用地理課程資源,對于豐富地理課程內容,增強地理教學活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實踐;貼近生活
一、以生活實際引入新課,迅速讓學生回到課堂學習中
每節新課前,教師總要需找一些好的素材進行導入,目的在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狀態中,好的導入能有效引導學生集中思維,從而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選擇什么樣的案例導入新課是我們所要思考的,我認為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案例最為有效,如在講大氣環境污染一課時,恰逢我國大部分地區霧霾天氣嚴重,我首先提問:“這段時間你們感受最深的環境問題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地說“PM2.5”“霧霾”等等,我繼續追問“是的,那么你們知道它們的危害和成因嗎?為什么這段時間特別的嚴重?我們應該怎樣防治嗎?”同時,配合視頻,給同學們視覺上的沖擊,學生一下來了興趣,你一言,我一語,開始了討論。在學生的興趣激起后,我開始了課堂教學內容,地理學科中有很多案例和素材作為導入新課的幫手。
二、以生活實際進行新課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建構主義的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是學習者個體主動的學習行為,是以先前建構的知識為基礎的學習過程,不是教師向學習者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互尊、互愛的關系,以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的課堂教學,氣氛才是愉快、和諧、民主的,才能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才能使學生敢于嘗試,主動參與,這樣的課堂才能向高效課堂靠攏。
三、將生活實際滲透到課外活動中,延伸地理課堂
結合學校開展的課外活動課,將學生的生活實際滲透進來,有助于延伸地理課堂,把書本知識生活化,活動化,讓知識具體化,簡單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真正理解教學內容,掌握所學地理原理。
首先養成收集生活地理課程資源。生活地理課程資源非常廣泛,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學生身邊。在學生的衣食住行中都能體現地理知識。衣:服飾的變化與季節更替有關。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更換,人們的服飾也隨著之變化。特別是四季分明的地區,人們一般要準備幾套與季節相適應的服裝。夏季男士的短袖襯衫、T恤,女性的連衣裙、短裙等,春秋季節的休閑裝、羊毛衫,冬季的滑雪杉、皮夾克等。食:造成“南米北面”飲食習慣差異的地理背景是南方高溫多雨,水田為主,種水稻;北方降水較少,旱地為主,種小麥。四季瓜果蔬菜的變化或各地區所產瓜果蔬菜的差異都和季節(氣候)、土壤、地形等因素有關。住:傳統民居的樣式、材料大多受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
電視新聞報道的汶川、海地、智利大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百年未遇的大旱,眼下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霧霾天氣,中國最美濕地的頒獎典禮等,這些都是我們學習地理,認識自然環境的素材。
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也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地理知識,地理規律,可極大的激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自豪感。同時,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中的歌詞也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青藏高原》中“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連”形象表明了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遠看是山,近看成川。周杰倫那首學生喜愛的歌曲《愛在西元前》中的“玄武巖”、“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風化了千年”等等都是我們講授西亞地區自然地理特征的素材,歐得洋的那首《孤單北半球》中“用你的晚安陪我吃早餐”是因為時差,“你讓我看到北極星有十字星作伴”、“你的望遠鏡望不到我北半球的孤單”是因為南北半球看到的星座不一樣——南半球看不到北極星。這些問題都可以讓學生用地理知識解答,同時告訴同學,如果不懂地理,歌詞都看不懂。還有《我們新疆好地方》更是直白的把新疆的地理景觀介紹了個全。更有甚者,網絡歌曲《豬都笑了》又把全國多數省區做了概括介紹。
其次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化的課外活動。有了豐富的生活地理課程資源,接下來就怎么用好這些資源,讓學生去感受身邊事件和現象的地理知識和原理。我在講授河流地貌的時候,就組織了高一的學生參觀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實地觀察了“凹岸侵蝕、凸岸堆積”當然,鑒于目前學校的實際,可能組織野外地理教學會有些困難,但其實,走出教室,來到學校的草坪、操場等等都能進行與教學有關的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宇宙中的地球時,可以組織學生觀測日出日落的時間和方位,在操場利用立桿測影的方法觀測正午太陽高度和方位等;在學習水土流失成因及解決措施時,可以利用學校的沙坑,做流水的侵蝕實驗,在講授交通對商業區位的影響時,可讓學生調查成都市商業區的變化等等。作為地理教師要能夠深入研究學生生活,指導學生制訂出實踐活動計劃,確定實踐活動的場所、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具體方式。
地理教學必須貼近生活,從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象講起,并將地理知識運用到學生生活中去。生活中不缺乏地理,缺乏的是發現地理的眼睛,教師研究學生生活,就是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的“地理眼”;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生活,生活就會增添一抹色彩,課程實施過程中,從與地理相關的生活入手,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地理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和認識世界,只有這樣才能讓地理課堂真正活起來,建立起高效的地理課堂,真正實現地理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