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保錄 車紅玉 包福紅
摘 要:新課程提倡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理念。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簡單的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以便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
關鍵詞:學生為主;英語教學;主體性;思想理念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中關于“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部分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新課程提倡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理念。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簡單的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以便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筆者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創設情景,示范教學內容,啟發學生的思維,組織學生實踐,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使學生學有所獲。
一、關愛生命—樹立學生主動學習的信心
烏申斯基指出:“如果只把教育當作知識的記憶和技能技巧熟練的過程,那么教育將類似于‘馴獸”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教育是一。項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價值的事業。教師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通過尊重、信任和自我激勵來提高學生自覺能動性,鼓勵學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當學生的思維擦出創造性的火花時,給以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學生出現思考障礙時,切莫挫傷他們的自尊心,應因勢利導,用話語溫暖他們,用情感感化他們。要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信,讓課堂充滿人文氣息,讓學生的精神脈搏與教師一起跳動。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讓“學生是主體”不僅僅是一句毫無分量的口頭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真正把學生當作主體對待,以及是否承認他們所處的特殊地位,這是問題的關鍵。我在教學中 發現學生們都喜歡表揚,適時多表揚他們,有利于自信心的培養,更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此外,學生本身也應尊重自己的主體地位,不能有自卑感和依賴性。
二、開辟時空——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
教師組織學生到校外開展一些環境保護、當地自然資源及其利用等方面的社會實踐與社會調查,參觀科技館、科技發明成果博覽會、工藝品展覽等;在校內開展科技小制作、手工制作、“金點子”、小發明、生活學習用具使用與維修方法的改進等競賽活動。在學校廣播站、校園電視臺或宣傳欄中開設“奇思妙想”欄目,廣播站、電視臺播放展示學生的佳作。讓學生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樣,課外就成了學生新的“操場”。新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
三、“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每位學生在課堂
上有1/2到2/3的時間獨立學習,讓學生從“學”的領域擴展到對“教”的參與。時間上的要求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突破口。師生間的互動關系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改變了以往師生間一問一答的直線單向狀態,形成師生間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動關系。這種關系的本質就是師生間人格上的平等和探究式的教學過程的交往。4、呈現結構——提供學生主動學習的“拐杖”美國教育專家布魯姆主張要學會用結構的觀點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導學習方法,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拐杖”。歸納出相同的學習方法:(1)學會單詞;(2)會讀句子;(3)搞清對話的對象感。第一階段教學進度較慢。第二階段,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拐杖”,通過遷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自學這一個句型。學生讓學生從“學”的領域擴展到對“教”的參與。時間上的要求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突破口。師生間的互動關系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改變了以往師生間一問一答的直線單向狀態,形成師生間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動關系。這種關系的本質就是師生間人格上的平等和探究式的教學過程的交往。
四、呈現結構——提供學生主動學習的“拐杖”
美國教育專家布魯姆主張要學會用結構的觀點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導學習方法,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拐杖”。歸納出相同的學習方法:(1)學會單詞;(2)會讀句子;(3)搞清對話的對象感。第一階段教學進度較慢。第二階段,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方法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拐杖”,通過遷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自學這一個句型。學生不僅學會了這個句型,也初步了解了句型操練的要求,為以后的對話教學做好了鋪墊。一個個“結構”設計的連接,構成了學科的知識結構鏈和相關的學習方法結構鏈。
“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之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之以漁”。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成長的主人、發展的主體。人的主體性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動中才能發展。主動參與,有助于學生自覺掌握科學知識和相關的思想方法,獲得自我表現的機會和發展的主動權,形成良好個性與健全人格,在參與性活動中向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