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琪
摘 要:小班開學,新生幼兒剛剛入園時,總會傳來幼兒的大聲哭鬧。有些幼兒家長在的時候哭鬧的很厲害,家長離開后卻能恢復正常。一些幼兒哭泣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與不安的情緒,就算勉強肯留在園中,也總會出現各種嚴重的不適應癥狀。對剛進入幼兒園的小班幼兒而言,他們一生中最初的“分離焦慮”是在幼兒園產生的。因此,及早的發現并克服孩子的分離焦慮癥,對于幼兒將來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焦慮癥;情緒;新生入園;成長;入園難
《特殊教育詞典》中將分離焦慮定義為幼兒焦慮癥的一種,是指幼兒與父母或依戀對象分離后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產生的不安全感或喪失感。新入園幼兒與最親近的人分開,沒有了依從感,產生的擔心、恐懼、害怕、哭鬧等等不健康的情緒稱為新入園幼兒的分
離焦慮。
一、入園案例
案例一:教室門口,豆豆小朋友哭著抱住媽媽的脖子,左親親,右親親。媽媽說:“我就在院子等著你,放學我們就回家。”孩子哭著和媽媽依依不舍地分開。豆豆開始在教室的窗戶前站著,不肯離開,非要老師把他帶到院子里看一下,才肯失望地回座位。
案例二:涵涵小朋友眼里噙著眼淚,目送著媽媽離開。當媽媽的身影從校門口消失時,她開始默默地流眼淚。中午睡覺的時候,涵涵時不時坐起來向窗外張望。老師說:“好
孩子,好好睡午覺,媽媽就會早早來接你的。”涵涵馬上點點頭,睡到了小床上,可是沒過一會兒,涵涵又坐起來向窗外張望,嘴里還念叨著:“我好好睡午覺,媽媽就會早早來
了。”邊說便抹著眼淚,一個中午如此反反復復,自己不睡覺,也干擾了其他孩子。
案例三:萌萌小朋友每天入園,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要大隊人馬護送。萌萌抱著媽媽大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你們不要走,我不讓你們走。”奶奶心疼孫子了,說:“哎,要不今天先回去吧,明天再來。”萌萌馬上說:“回去,明天再上幼兒園。”但在媽媽的堅持下,最后萌萌還是留在了幼兒園。他每次吃飯的時候,從不主動去吃,要老師喂他才肯吃。
案例四:琪琪小朋友第一天上幼兒園與父母難舍難分,緊緊地跟著第一個接觸她的劉老師,吃飯、睡覺都要劉老師陪,一刻見不到劉老師,就著急地哭:“那個老師呢?那個老師呢?”
二、案例分析
通過對以上孩子的觀察,與家長交流了解,究其原因如下:
案例一:豆豆爸爸、爺爺、奶奶在外地。入園之前,一直跟媽媽生活在一起.來到幼兒園后,陌生的環境,使他產生一種不安全感,想要趕快離開這里。但豆豆媽媽說謊,騙孩子自己就在院子里等他,孩子以為媽媽就在幼兒園,,這種不妥當的做法會使孩子對陌生環境產生一種更深的恐懼,甚至將這種恐懼遷移到其他方面。
案例二:入園前,涵涵在家的生活由爺爺奶奶精心照料,行為習慣自由散漫。生活起居沒有規律,不受任何約束。上了幼兒園后,早上起床不能太晚,吃飯要定時,要按時睡覺,游戲活動有規定的時間。集體生活要求的各種規則限制會使孩子感到很不習慣,規則帶來的約束感讓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從而逃避上幼兒園。
案例三:萌萌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什么事情都需要照顧。在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圍著他一個人轉,而在幼兒園,教師要照顧一個班的孩子,不可能對一個孩子做到全方位包辦,他覺得自己不夠受重視,所以不喜歡上幼兒園。
案例四:琪琪在家里,爸爸媽媽什么事都以她為中心,沒有學會跟別人分享。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集體生活打破了孩子在家時絕對中心地位的狀態,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的她在交往時不可避免產生一些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孩子無所適從,因此很不情愿上幼兒園。
從以上案例看出幼兒分離焦慮主要是由家庭原因,幼兒園原因和幼兒自身原因所致。
三、指導策略
(一)尊重,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進行積極的語言交流。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我們應該尊重肯定孩子的這種感受,告訴他:“寶寶,我知道你喜歡媽媽,不想和媽媽分開,你現在很難過。”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是被別人理解的,等孩子情緒緩和,再很平靜客觀地給孩子講道理。諸如案例一中豆豆的媽媽對豆豆說:“我在院子等著你,放學我們就回家。”這些家長的哄騙方法,只能會加深孩子的焦慮情緒,甚至影響到孩子對成人的信任。我會告訴孩子,媽媽必須上班,寶寶長大了必須上幼兒園。建議豆豆媽媽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說再見,告訴孩子下午睡好覺吃完點心,媽媽就能來接你了。剛開始孩子不能接受,但漸漸的他接受了。
(二)用愛心,耐心真誠地對待孩子,讓孩子對老師產生信任感。幼兒在與老師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老師的真誠,才會信任老師,才愿意和老師交往。新入園的幼兒不習慣幼兒園的生活,我會真誠、耐心地幫助他們,在幼兒喝水、吃飯、大小便等生活中的每一細節。另外,在活動中我會采用一些親昵的語言、動作。盡量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表揚他;對那些情緒不穩定的孩子,親親他,撫摸他等等,縮短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讓孩子感覺到老師喜歡我、老師像媽媽。
(三)組織豐富的游戲活動,轉移幼兒的消極情緒。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幼兒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孩子成長中的天使,幼兒通過游戲活動可以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緩解不良情緒。形式多樣的課堂游戲、具有趣味性的體育游戲,都能夠滿足幼兒個性心理需求,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游戲活動創造了快樂的情緒,而且在活動中放松了心情,使幼兒的焦慮情緒轉移到了游戲活動中,減輕了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
參考文獻:
[1]王燁.有效緩解小班幼兒分離焦慮淺談——以“娃娃家‘角色游戲為例[J].新教師,2016(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