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玲
摘 要:中國畫是我國傳統(tǒng)的繪畫形式,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畫也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繪畫形式。在小學國畫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易掌握一些國畫的繪畫技法,我使用了繪畫中三大藝術元素:點、線、面進行教學。小學生對客觀事物有特殊的觀察方式和特殊的認識、情感。他們的這種“特殊”與點線面三大元素的簡練、概括、富有裝飾味不謀而合。在國畫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運用點線面表現(xiàn)畫面學生掌握更快,學習更有自信。
關鍵詞:國畫;小學生;教學;點線面
如何讓兒童在國畫中正確認識繪畫中的點線面,并能將三者綜合運用,是教學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在教學中運用好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把學生的內在潛力開發(fā)出來。通過美術課指引給學生一條捷徑,啟開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體驗生活的美、創(chuàng)造生活的美。
一、激趣引導
對于小學生來說,抽象的點線面是不太好理解的。在教學《彩墨的趣味》一課,我運用拍手游戲引導學生用毛筆畫點,讓同學同桌之間玩這個游戲,一個同學根據(jù)另一個同學拍手聲音的大小畫出點,孩子們在嘗試中自己就會用點、按壓、畫等方法變現(xiàn)點;引導線條的運用時,我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運用不同的線條變現(xiàn)音樂不斷變化的節(jié)奏,學生線條大小墨色濃密富于變化;在認識塊面是,我運用多媒體動態(tài)的方式把幾條線排列組合成塊面,然后再引導學生了解運用側鋒的方式就可以畫出塊面;這一系列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對水墨畫興趣更濃厚了。
二、引導欣賞,與畫家對話
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藝術大師的作品,拉近與大師的距離,感受大師作品中的線條魅力。在日常教學中,國畫課本身時間比較緊張,有的老師會擔心時間不夠就直接示范,在示范中直接講筆法墨色,然后讓學生照著畫,其實,這樣做不僅沒有讓學生很快掌握國畫繪畫技法,得到美的體驗,反而給學生的心理增加了不少負擔,作品也較為單一。所以我在教學生學習國畫前,先讓學生欣賞國畫。談到“欣賞”,我的課堂不是讓學生盲目地欣賞,亦不是隨意地欣賞。在教學中我有針對性的選擇畫家的作品讓生欣賞。我選擇讓學生欣賞國畫大師齊白石的畫,齊白石有句非常經(jīng)典的畫論,那就是:”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對于從事美術創(chuàng)作的人來說,這句話耳熟能詳。而他的經(jīng)典畫論小學生純真、質樸、純粹的畫面感極為相似,讓學生欣賞他的畫作為學生國畫啟蒙再合適不過了。齊白石畫的蝦就是國畫中運用點線面變現(xiàn)的典范!這個小小的蝦身上,卻處處體現(xiàn)了中國畫中點、線與面塊及其他用筆形式的擴大、濃縮和演變。其間線條斷而還連,無形處有神氣,無筆處氣脈關聯(lián)。
三、“臨摹”大師作品
學國畫適當臨摹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臨摹大師的作品,練筆法、練神韻。汲取每位大師的精華部分為學生所用,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并凸顯出特點。老師要交給學生“抄”的方法,要抄的精妙、抄的絕倫。在臨摹時,我選用畫家吳冠中的作品讓生臨摹。吳冠中的國畫表現(xiàn)江南景色系列作品中運用了點線面刻畫,他的畫簡練、概括、富有裝飾味,與學生畫面感很神似。學生臨摹的作品效果較好,他們的國畫學習更自信了!更樂于學習了!
四、在“玩”中創(chuàng)新
水墨畫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低年級學生初次接觸水墨畫,拿貫了水彩筆和油畫棒的小手初次拿毛筆畫線條,感覺有點難度。畫出的線條顯得膽小、滯頓而軟弱無力,全然沒有了昔日的活潑與流暢。
如何培養(yǎng)兒童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畫出流暢的、自然的、律動的、有活力的、不為工具所束縛的、富有童趣的水墨線條呢?讓他們在“玩”中感受筆墨,感受線條帶給他們的樂趣。如示范時,我會引導學生注意力,設計一個場景:同學們今天你們先不想跟這老師來做個游戲?“想!!!!”話音剛落,學生們偏嚷了起來,學生的興致被激發(fā)起來了。接著,我對他們說:“我們題目叫帶著點線面去旅行”孩子們一聽興致更高了,注意力全被我吸引過來了。“老師先給大家變個戲法!”一個個好奇的目光全聚集過來,我在原先畫的線條上三筆四筆又添加了幾根線條,畫面上頓時出現(xiàn)了-列行進中的小火車。讓生說說自己會看到沿途會有些什么,老師用點面表現(xiàn)車燈及沿途的風景,學生創(chuàng)作積極性很快被調到起來,能積極投入到繪畫中,創(chuàng)作時用筆用墨更大膽,學生畫面有趣富于變化,充滿童趣。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2]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教師教學用書.第5冊,主編:劉紹薈.?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
[3]齊白石畫集 北京畫院秘藏齊白石精品集 ?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