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要】在新時期、新形勢下,新課標提出要求:要加強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針對目前高校存在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的問題,我們應充分發揮高校共青團實踐育人優勢,進而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本文即圍繞此課題進行研究分析,提出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共青團 大學生 實踐育人 創新創業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12-01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簡稱共青團 )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聯系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后備軍,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共青團憑借天然的政治引領優勢以及扎實有效的實踐育人優勢,能夠給學生提供一些鍛煉的平臺,使學生的專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相結合。所以,國家和學校一直非常重視對青年學生的培養,但是,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存在不足
多年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一些高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上存在錯誤的思想認識,如一些高校領導沒有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管理納入管理體系,致使學校的創新創業教學缺乏長遠規劃,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僅僅停留在論壇、講座等初級層面。
(二)教育理念滯后
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晚,教育理念相對落后。近年來雖然開設了一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但都是作為選修課程來學習的,老師也只是將創新創業課程當作一般的課程看待。所以,創新創業課程的設立并沒有引起老師和學生的重視,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
(三)師資力量匱乏
許多學校的創新創業隊伍大多都是從輔導員和其他科目代課老師里臨時抽調來的,他們沒有學習過專業的創新創業知識,也沒有完整的創新創業知識體系,導致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效果并不明顯。高校師資力量的匱乏,也相對制約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二、發揮共青團實踐育人優勢,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措施
(一)營造創業文化氛圍
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首先要做到讓大學生先參與創業,再引導學生自主創業。高校共青團為打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需要把學校的創業環境放在共青團組織工作的重要地位。從形式上,共青團需要做好宣傳工作,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開展多角度的宣傳;從內容上,應做好啟發教育,通過積極開展講座、報告會,經驗交流會等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二)充分發揮創業實踐基地的作用
高校共青團結合自身的優勢,加強對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一是可以通過高校共青團的資源優勢,在校外建立創業實踐基地,與企業進行長期合作,吸引優秀的學生創業項目入駐校外創業基地。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增強學生在校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二是充分挖掘學校的內部資源,利用校內工程訓練中心及各個學院的實驗中心,組織大學生參與和體驗創業過程,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在校內、校外資源以及創業指導和培訓機制的結合下,為大學生搭建有效的創業平臺,從而為大學生未來的創業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高校共青團應利用學生寒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企業輸送短期實習生,讓學生從中感受企業的特點和模式,積累經驗,真正理解企業的實際狀況以及社會實際的需求。
(三)開展創新創業課程教育和創業講壇
學校團委聯合教務處以及學工部,面向全校學生開設有關創新創業的課程,以學校的相關課程為載體,老師的課堂教學為導向,引導學生創新創業的思路,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以此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針對大四畢業生,組織開展畢業生創業培訓,為學生就業拓寬渠道,以創業帶動就業。高校共青團還可以憑借較強的組織能力以及資源優勢,與企業聯合創辦“IT論壇”,邀請相關創業專家、社會知名人士以及成功的創業人士等進校園、進課堂,進而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論壇、講座和沙龍,向學生傳授創業知識與經驗,切實幫助高校學生開闊創業視野,激發創業熱情,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發揮共青團實踐育人優勢,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這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高校應該從全局出發,建設完善的創新創業培育體系,以培育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奇耀.共青團促進青年就業創業服務職能履行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0(03).
[2]亞森·艾力.淺談高校共青團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