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存在著發展困境,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作用效果有限。本文就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教學改革的新構想、新思考。
【關鍵詞】高職 思政政治 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82-01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高職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目前,在網絡化時代的影響及多種思潮涌現的新形勢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亟待完善。
一、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學生對課程學習積極性不高
思政課為公共課,目前高職院主要采取大班型授課的方式,學生人數較多,學生聽課率不高,學習積極性不高,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對中國歷史和政治的基礎認識,往往利用課堂時間做與上課無關的事,如作業、玩手機等,教學效果沒有預想的好。
(二)教學方法和模式缺乏多元化
在各大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各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采取播放幻燈片、聽講座、看視頻,自己親自講解等單一的形式,這些形式的授課,很難發揮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也難于去主動思考一些理論知識,而那些教學效果好的活動,又會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制約。
(三)課堂教學與互聯網結合程度不強
目前是信息網絡時代,各種文化、思想對學生的沖擊和影響極大,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學方式過于理論化,對基本理論作缺乏適當的引申和拓展,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課堂教學互動手段及方式過于傳統,課堂教學開放化不夠,部分思政課教師新媒體語言了解較少。在新形勢下,教師要取得學生的信賴,必須在信息領域領先于學生。[1]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使學生參與互動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產生成就感,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主性。
二、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新思考
(一)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學會、會學,收到“入心”“入腦”的良好教學效果,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我們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翻轉式課堂教學、專題演講教學、師生互易教學、案例教學法、討論式教學等多種雙向互動教學方法,讓全體學生通過主動參與、主動思考,在活動中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探求精神,達到入耳、入腦、入心的教學目的。
(二)創新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
一是加強課內實踐教學。在教學中,可以科學合理地挑選一些社會焦點問題、理論難點問題和學生熱點問題,以小組合作形式供學生進行主題討論,對提高學生動嘴、動手、動腦等方面能力很有幫助作用[2]。
二是創新社會實踐教學。組織學生利用假期、課余時間,結合當前政治、經濟、社會熱點、專業實際或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深入農村、工廠和企事業單位開展調研,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將調查、考察的結果做成課件,單獨安排在課堂中分享。
(三)創新教學考核評價的方式
科學有效的考核機制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是檢驗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應該是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過程和結果兼顧、知識和能力并重,將期末考核、課堂表現、實踐能力表現綜合起來考核,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綜合化的評價方式。變評價機制為激勵機制,降低學生在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之間的落差,真正將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結合新媒體,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領域
借助新媒體多樣化信息互動、多變性主客互動及多維性過程互動特性,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以“課程導入、新課講授、課程小結、課程外延”四結合方式依序動態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接受課堂教育的同時實現內容詳實具體、形式活潑有趣、傳遞準確深入的“同步強化”版“翻轉課堂”的教學目的;借助新媒體多樣化、滲透強特點和網絡擴散性使教育載體“無所不至”。以課堂顯性教育、新媒體環境下隱性教育雙管齊下的方式,充分開發、利用、整合新媒體平臺資源來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
三、結語
大學生是國家重要的人才資源,是祖國的未來,是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力軍。必須要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屈艷紅.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3(5).
[2]劉珍杰,王琴輝.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幾點思考[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1(6).
作者簡介:
劉偉斌,男,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