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輝
【摘要】高考改革不斷深入,各省陸續出臺了高考改革方案,將推進選課走班教學列為工作重點,同時對高中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破解選課走班的難題和困惑,適應高考新變化,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切實推進高中分層選課走班教學工作,本文以“高中物理學科的分層走班教學”為途徑進行嘗試研究,這一探索不僅契合了新高考的要求,也為高中學校其他學科走班教學提供點滴經驗。
【關鍵詞】物理學科 分層走班 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42-01
目前走班制教學屬于初級研究階段,有個別學校找到了適合自己校情的走班式教學模式,而大多數學校這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如何進行這一轉型,找到適合校情、適合學科特點的走班方式方法,筆者試圖通過研究物理學科走班,試圖從分層走班前學生摸底、學科分層、分層管理等幾個方面探討普通高中必修課“分層走班”的教學組織形式。物理教學難度比較大,更應該將分層教學落到實處,進行“分層走班”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為即將到來的高考改革全科選課走班提供點滴經驗。
分層走班教學在我國已有近三十年的探索歷程,上世紀80年代,華南師大附中“高中物理按課程分班教學”就是“走班制”的最早嘗試, 同時也是因材施教的產物。《普通高中課程方案( 實驗) 》,方案明確提出,新的課程內容要遵循“選擇性”的原則,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同等基礎的前提下,各學科分類別、分層次設計多樣的、可供不同發展潛能學生選擇的課程內容。該方案在部分省市進行了試行,為“走班制 ”提供了政策基礎。分層走班模式是按照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3-4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學習文化課時,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課。教學過程的分層設計是作為教師的基本技能,是針對教授任何學生都應該做到的。而針對同一個教學班的不同個體的分層教學,實施起來難度很大。
分層教學即知識難易度上分層、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個體分層。分層教學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注重三個層面,一是學生的現有知識和能力水平,二是分層次,三是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分層走班制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自己現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對學科的學習能力,被分到A、B、C三個層次的教學班,與另一學科互補同時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分別去相應層次班級上課,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變,這是一種不固定班級、流動性的學習模式。分層走班教學的本質,是以個性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使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走班模式并不是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學習相應的文化知識的時候,按照各自的學習程度到不同的教學班去上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
以高中物理學科分層走班教學實踐為源頭,分析現有情況下學生學習物理的瓶頸,制定分層走班方案,遵守分層走班模式應遵循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差異,創新實施高中物理學科分層走班教學。學生間課表略有不同,實行教師與學生雙向選擇,每位學生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科教學班。任課教師根據分層依據進行分層分班組合,按學科分層制定教學計劃,分層實施教學要求,分層進行檢測評價,建立層間升降流動機制。例如:高一年級學生總數220人,分層教學班及任課教師如表1:
分層走班制教學對任課教師備授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需加強層級備課,各自設計本層學案,A、B、C三層《學案》不同、作業不同、授課內容深度和廣度不同、試題不同,《學案》結構要合理。《學案》中要體現“知識點、鞏固練習”,分“基礎題、中檔題、提高題”,同時聘請專家為《學案》、教學設計把關診脈,指導不同層級集備內容,引領任課教師分層交流教學設計。
分層走班制教學的關鍵是要加強教學班和行政班的管理,前提是“立德樹人”。班級管理以“行政班(班主任)”管理為主,“分層教學班(任課教師)”管理為輔。分層教學班實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由任課教師制定考勤表,每節課前必須點名,記好出勤情況。分層班設“班長、學習小組長”,負責分層班當日出勤溝通和紀律、教室衛生、作業管理等,逐漸提升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作業管理由“分層班”各學習小組組長負責每天收、發作業,按照任課教師要求按時收發作業。“沒有按時上交作業”的同學小組長記好名單,交給任課教師。任課教師問明原因,追蹤作業。考核評價以分層分班教學后學生進步的幅度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任課教師以表揚學生進步幅度為主對學生進行評價。建立層級流動制度,調班方案以學生進步幅度、適合的層次為依據定期進行微調。
進行高中物理學科分層教學實踐,采用分層走班制教學模式,激發教師的內在發展激情以及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需求,提升每個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意愿。推動走班制教學,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各自層次上有所提高,即可以組織課例展示研究,課后圍繞“如何在走班制前提下將分層教學成果體現出來”進行研討,將使用走班制和未使用走班制的兩屆學生教學質量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分層走班優劣勢,將“高中物理學科分層走班”的典型案例在教師間、學科間、校際間進行推廣,使得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更加體現個性化。
高中物理學科分層走班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盡量給每個學生提供最為適合的教育,為每個學生都能在其原基礎上獲得最大進步搭建臺階。不再搞“一鍋燴”、“一刀切”的粗放型教學管理,既讓A層的學生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間,也為C層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補給進步平臺,有效遏制了學生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不僅讓基礎好的學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還讓原來最容易被忽視的學生有了進步成長的平臺,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尊嚴與自信。
參考文獻:
[1]白寶敏.新課程下中學物理分層教學探究[J].學周刊(教學研究),2013,(10).
[2]陳坤.普通高中必修課“分層走班”教學組織形式的實踐與思考——以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為例[J].教學與管理,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