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做為教學一線的老師必須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轉變原有的教學思想,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理解并做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新課改 改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84-01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特別是新課程的實施,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這與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學”的傳統課堂相比,是一個質的改變。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學一線的老師一定要改變固有教育理念,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下面我就談一談我是如何改進自己教學的。
一、思想上的改進
1.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改變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提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建構健康的信息文化”。這就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只注重“教”,而忽視學生“學”的教學方式,教師要轉變角色,要變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學情,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讓學生主動學習,通過合作、探究、研討、交流完成教學的互動過程。這樣學生由單一的學習者變成參與者。課堂教學變成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創造和豐富課程的過程。
2.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善待每位學生。因為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即使是一母所生的雙胞胎差異性都很大。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中有包容性、正視差異,面對差異敞開博大胸懷善待每位學生,即使是有點弱智或體肢有殘疾的學生。善待、包容是種思想,教師應該在行動上給予關愛、指導。針對學生的實際來教育、關心每個學生,會對學生的身心產生重大影響。
二、教學模式的改進
1.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注重實效
傳統教學以知識技能作為課堂教學關注的中心,知識的價值是本位的首位的,而新課改的思想精髓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知識,親歷過程、鍛煉思維。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邊活動,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著少講多練,任務設置注重實效,貼近學生實際的原則來設計,試著讓學生通過提前下發的預習學案和自己親自動手實踐,與同學合作探究掌握知識要點,并盡可能的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在合作、研討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
2.教師應突破教材的束縛,創造性的使用教課書
這里我講的創造性的運用教課書是指不要停留在教材的表面上,更不能照本宣科,要通過學習挖掘教材隱含的內在思想,要考慮教材的體系、教材的思想,體系說明:找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教材和編者表達的思想是什么?怎樣才能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創造性使用教材的主旨就在這里。比如我在講教科版第五章《視頻信息加工》時,在選擇教學軟件時,我就對教材進行了處理,結合我校學生的學情,我選擇了更易掌握的視頻加工軟件MovieMaker,而沒有使用教材里提到的Premiere,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部分學生能很快利用這款軟件加工視頻。在這基礎上,我告訴學生同類軟件,使用方法基本相通的,掌握了其中的一個,就可以觸類旁通。很多同學在我的鼓勵下,進行了大膽嘗試,他們現在對Premiere掌握得也比較熟練,特別有一種成就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向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轉變
傳統教學重在傳授知識,師生關系也處于單一性之中,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中發揮主動性。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實質是師生交往。基于此,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師生交往,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由知識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彼此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 師生關系也發生了轉變,亦師亦友,共同成長,這也體現了新型師生關系。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信息技術教師,面對新課改的實施,我感到這既是一種發展的必然,又是一種面對自我的挑戰。要想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就必須轉變思想意識,提高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改進自己的教學,努力成為一名新課程背景下的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
參考文獻:
[1]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
[2]新課程標準下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的探討
[3]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如何轉變觀念-百度文庫《互聯網文檔資源(http://wenku.baidu.c)》-2012
[4]郭兆利;苗娜.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如何轉變觀念,《中小學電教》,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