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陳習定
[摘要]各國間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就是石油,而我國的能源安全以及經濟建設都會受到油價波動的影響,當今能源領域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防范、化解油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如何滿足現階段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如何以穩定、合理的價格來獲得持續地安全、有效的石油供給。首先,本文從市場供求的角度出發,以供給和需求因素來探討影響油價波動的幅度大小;其次,詳細分析了油價波動對中國的國際收支、通貨膨脹率的影響;最后從能源安全領域上,提出我國防范、化解油價波動風險的對策和戰略。該建議對成品油與原油市場改革和定價機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油價波動 影響因素 價格傳導 戰略和對策
一、緒論
各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主要以石油為主要資源,導致了各國更加強烈地想要獲得對石油資源的控制權。由于我國城鎮化、工業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出現了嚴重的供需失衡,使得國內的石油資源變得日益緊張。因此研究石油定價機制、油價波動的影響因素、對每一個行業和企業的影響,從防范油價波動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影響油價波動的因素
石油的商品屬性決定了其一定會遵循供求決定價格這一微觀經濟學的原理,石油價格變化實際是供給量與需求量兩者變動的結果。如果供給量與需求二者間是平衡被嚴重打亂,那么勢必會導致價格的劇烈波動。一般來說,決定國際石油價格的因素可分為以下幾點:第一,石油作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原料和能源,是目前工業企業運轉的基礎條件。它關系著人類日常的生產、生活,同時又與每個行業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就決定了它的戰略價值和不可替代性;第二,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的,使其成為了世界各國爭奪的焦點。油氣資源在世界分布的不均勻性以及當今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經濟發展存在不小差異,直接引發了供需雙方間的矛盾,且往往在一定時間內就可以決定石油價格的走勢。第三,盡管石油的供給方和需求方在很長一段時間處于大致相當的位置,但是只要供需兩方任何一個變動都會引起相關變量的變動,且在一定時間內控制價格的波動幅度。例如恐怖事件、戰爭、大工廠或大企業工人罷工都可能嚴重影響甚至左右近期的油價走勢。
(一)石油分布及其儲量
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儲存量的多少決定了能夠開采的產量多少,這直接關系到可供未來經濟發展的石油總量的多少。所以石油儲量是影響石油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石油可采儲量只是總儲量的一部分,人類實際可以開采、利用的儲量其實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約,尤其是開采技術和經濟條件。隨著人類不斷積累開采經驗,提高勘察技術,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勘探到的可用石油總量正在持續增加。然而,增速放緩,探測成本也在不斷攀升,這就直接觸動了國際石油價格的必然上漲。
(二)石油生產能力、剩余產能及石油生產技術進步
石油勘探開發具有時間長、難度大的特性,一般需要近十年的時間。想要提高石油產出量,就必須提高石油生產能力和開采技術,但一般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也使得石油的庫存很難大幅增長。由于世界石油消費國和生產國分布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一旦是有結構的失衡就會使得石油的供求關系失衡,導致油價的變動,這就需要額外的產能替代石油來保證市場供應,相對減少石油的使用量,來維持石油價格的穩定。
(三)石油生產國的自發調整
石油生產國在經濟衰退、石油需求量下降,石油價格下跌時,通過減少石油產量來起到抑制石油價格持續下跌,但往往效果并不明顯。但是,如果產油國沒有正確認識市場現狀,采用增產的措施時就會加速油價的下跌。在經濟復蘇時期,結果恰恰相反。
(四)經濟的持續增長帶動石油消費量的增長
石油是目前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料,能夠強勢拉動經濟的不斷增長。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石油消費量也能隨之上漲,成為提升石油需求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石油總需求與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和增速有著密切的關系,其積極趨勢會推動時候價格的上漲,而高價格水平的石油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世界整體經濟發展,而相反的消費趨勢將會下挫石油的價格和需求,因此,石油價格和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程度。
(五)替代性能源和科技進步
高油價水平會刺激石油消耗大國在石油替代品的研發道路上不斷探索和開發,繼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一旦這類替代性資源的問世和大規模推廣和應用,那么必將改變一國的能源使用結構,擺脫對石油的過度依賴,從而導致油價的進一步回落。目前,在發達國家中,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太陽能、核能進一步得到開發和推廣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石油消費支出和使油價回落。
(六)石油利用模式和利用效率
石油價格的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將會使整個社會對石油資源在能源利用上做出改變,國家與企業層面將會把提高能源利用率作為突破口,通過優化工序,創新技術等形式將能源利用率提升不斷提升,在能效提升的同時將有助于緩解供給和需求矛盾,降低對石油的過度依賴,在長期的運作下最終會改變油價整體價格,使高油價逐漸向低油價水平過渡。
(七)石油消費習慣和社會生活方式
石油需求受多方面影響,諸如社會生產生活方式、能源消耗結構、產業結構等因素。上述因素的改變需要一個長期且緩慢的過程,很難在短期內快速實現。所以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快速降低各行各業對于是有的需求,也很難隨石油價格波動有所影響。改變一種消費習慣是相對被動的,且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緩解,但在高油價的壓力下,人們還是會隨形式所趨,加快轉變自身,來順應發展,使得油價下跌。
三、油價波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經濟之所以會受到國際石油價格影響,主要是因為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需要足夠的石油和石油原料來支撐工業企業的發展,需求量十分巨大。然而我國所生產的產成品一般單價較低,面臨著很大的競爭壓力,低價量大是自身的優勢。所以商品價格很難隨著石油價格的上漲而提價,無法規避和轉移上漲的成本壓力,只能獨自承擔和內部消化。中國雖然是世界石油消費第二大國,但是石油產品市場的發育并不夠完善,在國際市場甚至沒有應有的發言權,對定價定制無法提出異議,只能被動接受,導致了油價波動對國內經濟的沖擊更大。
油價波動對我國的影響還體現在通貨膨脹上。我國國內的石油價格和油氣產品的價格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而上升,是有存在時間差的,且滯后于國際油價的上漲。一方面,國內原油間隔上升會使得以石油為原材料的中間產品的價格上漲,例如化纖、橡膠。從而引起產業鏈終端商品的成本大幅上漲,導致消費品的價格指數攀升。而另一方面,原材料的上漲,也將直接導致用油工業品、交通運輸業、居民日常生活成本的上升,加劇通貨膨脹的現狀。
油價波動同樣會影響本國的國際收支。對于進口來說,我國是世界市場上石油進口第二大國,國際油價上漲會導致石油出口國的購買力大于進口國,使得本國國內的購買力下降,消費需求下降。當時由于價格的聯動性,需求的降低會使市場以更低的價格來維持平衡,使得產出也進一步下降。其次,我國的國際支出也會隨國際油價的上升而增加。對于出口來說,由于定價機制的不同以及時間差的存在,國內相對國際的油價上漲較慢,出口商的成本在短期內保持不變,我國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更有競爭優勢,促進出口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是我國的國際收入短時間的大幅上漲。
四、相關的應對策略研究
現階段,油價波動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威脅了我國的能源安全,所以目前我國面臨的能主要問題是如何防范和化解油價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一)為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調整經濟結構
世界經濟總量第二位已然是中國,但在發展過程中出現大量的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根本的解決之道是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道路,經濟結構調整更為完善,經濟增長方式也需要進一步的轉變。努力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提高資源利用率,構建科學、合理的國民經濟指標體系。由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替代依靠生產要素投人數量的增長,由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替代一味地追求增長速度,由依靠消費內在驅動經濟替代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不斷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改善投資環境,優化產業結構。在壟斷領域完善市場規則,推動市場化改革,使資源配置以市場為主導,加速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實現資源、勞動力、技術和資本在國內實現自由流動和擴散,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促進經濟的轉型和升級,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和水平,夯實經濟基礎,這才是應對油價波動風險乃至經濟風險的萬全之策。
(二)制定國家級油價波動風險防控預案,建立石油安全預警機制
現階段,我國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綜合性動態石油安全預警系統,避免油價大幅度波動對實體經濟帶來沖擊,應盡早建立安全預警機制,根據區間設定和經濟運行狀態的模型和監測指標,提供綠(安全)、紅(危險)、黃(異常)三種信號。國家可根據原先制定的油價波動風險防控方案對石油市場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處置。當油價出現劇烈波動,出現暴跌時,應及時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適時增加原油儲備量,降低石油進口關稅。在油價上漲時,以增加關稅的方式來限制進口的總量,限制高能耗產業的用油量,或是動用儲備能源,來補貼相關生產單位。當油價長期處于較低水平時,可以通過增加戰略儲備,積極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當油價長期處于較高水平時,應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消費需求,改善市場環境,緩解行業成本壓力和困境,促進經濟發展。
(三)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保證石油供給
當油價下跌時,可以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增加石油儲量,來緩和價格上漲對國內經濟的沖擊。近些年中國原油進口在持續增長,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仍然很高。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形成多個區域性成品油和原油的儲備中心,有利于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穩定供需和油價平衡,保障我國石油穩定供應,降低油價波動和供應中斷的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四)石油來源渠道多樣化
現階段中國的原油進口渠道還很單一,萬一僅有的運輸渠道被臨時切斷,會導致能源危機,因此必須實現石油來源渠道多元化。降低對于原有石油進口地區的依賴,增強我國面臨原油供應中斷和油價大幅波動的戰略選擇空間和應對能力。通過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并重,簽訂中長期鼓勵一部分有實力的中國石油企業走向海外市場,開拓新路,實現真正地藏儲于外。同時,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的貿易大通道保障我國的石油供給安全,通過海上和陸路運輸,鋪設跨國石油天然氣管道。
(五)加強宏觀調控,完善政策體系和稅費機制
需要加強政府在能源領域的管理和宏觀調控,了解國內現階段的狀況,制定我國在較長時間段內的石油替代能源發展規劃,制定并實施節能法規和能效標準,綜合運用各項政策,支持和鼓勵企業建立石油儲備基地、開發新能源和替代能源、提高產品能效,通過稅收和補貼等形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同時向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增收高額稅收,迫使其轉變生產模式,降低石油消費。一項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燃油稅的增收,增收該稅款的原則就是相對公平的多收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