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
摘要:會計實訓課程作為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目前在設置會計專業的高校,廣泛普及開設。筆者針對實訓課程中學生集中反映的問題和普遍反復出現的困惑,結合會計實務中的操作,對會計實訓課程的內容進行反思。
關鍵詞:實訓課程;會計實務
會計實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其開設目的是為了加深對會計理論的理解,培養會計操作能力,縮短理論與實際的距離,有助于學生從理論學習向實踐過渡。目前,在主流實訓課程的設置中,普遍存在一些和會計實務不銜接的地方。
(一)學生慣性思維轉變困難,簡單分錄成為“攔路虎”
會計實訓課程普遍開設在《基礎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之后。而上述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是以理論為主,相關的會計分錄都是以單個題目的形式出現并沒有形成有邏輯的系統業務。實訓課程的教材通常是在前面篇幅給出一系列相關習題之后,再給出配套的原始單據。這一處理達到了單個孤立的會計分錄向系統業務轉化的作用,契合了實際情況,使得學生對于原始單據有了直觀的認識。但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習題后面配套的原始單據,沒有給出專門的強化,沒有讓學生意識到會計分錄、會計科目的選擇并不僅僅是依靠所學的理論知識而是要取決于實際的單據。比如:在支付款項的分錄中,如果題目沒有明確指出,往往不知道選擇“銀行存款”還是“庫存現金”,這種簡單分錄卻不知道該使用的科目的情況尤為普遍。而實際上,原始單據是銀行結算的單據還是現金結算的單據都是一目了然的。
(二)相關概念和知識聯系補充不足,學生經常“措手不及”
會計實訓課程的初衷是將學習過的理論知識融合實踐,加深學生的了解而非對學生進行考核。會計實訓課程構建的是整個會計流程中不同崗位的工作,涉及的概念和知識點遍布數門專業課程,在很多分錄中牽扯到很多細小的知識點,尤其是涉及稅收計算和繳納的,往往讓學生感到無處下手。比如:學生們對于采購活動獲得的發票如何處理也覺得縮手無策。都是購入的活動,同樣是增值稅專用發票,為什么有的發票進項可以抵扣?有的進項不可以抵扣?往往學生會忽視這個問題而導致計算結果“面目全非”。事實上,即使是在稅法課程中,增值稅的計算一直都是學習的難點,相當多的會計專業學生直至畢業對于這種計算都不能完全掌握。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被打個措手不及,是很多學生對于會計實訓課程消極怠工的根本原因。
(三)對稅費的分錄時間上設置理論化,和實際脫鉤嚴重
實訓課程中,對于企業稅費的計算、申報和繳納是沒有明顯的時間區分的,很多課程都是在同一道分錄中體現。這導致學生對于稅費的計算沒有時間概念,對于一些科目的使用也存在疑惑比如:對于企業員工社保和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實際工作中的操作是按“三步走”的方式進行處理的,而學生往往不能明白為什么要引入一個類似于過度科目的“其他應付款”既然在記賬憑證中,這個科目有借方、有貸方,且借貸雙方金額一樣,為什么不能直接抵消呢?為什么不可以直接進行分錄的合并?實際處理如下:
1.工資計提時
借:XXX費用&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區分個人承擔部分和企業承擔部分
3.繳納社保和個稅時
借:其他應付款---社保(個人承擔+企業承擔)
貸:銀行存款
(一)強化原始單據的重要性,加強觀念建設
學生的慣性思維是在之前學期中學習基礎課程的過程中形成的,會計實訓課程既然是要由理論教學向實踐教學轉化,在題目的設計和結構的安排上就應該緊緊跟隨實際工作的要求。
1.在課程開始之初,向學生強調原始單據對于會計科目、會計分錄的重要性,以及實際會計操作中如何依據原始單據還原經濟業務,從觀念上逐步轉變學生的意識。
2.盡可能的取消習題題目,向學生們直接給出原始憑證,鍛煉學生按照原始單據自主判斷具體經濟業務等能力,依據原始憑證準確完成會計分錄
(二)借鑒“時間碎片”模式,給出知識“小貼士”
現在,很多英語閱讀網絡平臺課程都使用“時間碎片”的方式,利用細碎時間進行學習,長期積累知識點從而提高能力,這種模式在業內備受稱贊。如果將這種模式借鑒到會計實訓課程中去,在進行會計實務的過程中,給出涉及其他學科中相應的知識小鏈接或者小貼士,比如:上文的問題中,給出小貼士重點強調用于非應稅項目和不用于非應稅項目的進項區別,以及指出發放職工福利視同銷售的進項稅轉出的處理,對于學生而言既能解決當時遇到的問題,又可以加深對此知識點的印象。這種鏈接知識的設置,往往可以達到理論課堂教學上達不到的直觀效果,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能直觀的感受到理論在實際操作中的運用。
(三)建立時間軸,邏輯性的構建實訓體系
上文中,學生存在的困惑在于理論運用于實踐時,存在時間差,有工作經驗的會計人員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僅僅有理論知識的學生往往無法理解。這也是畢業生在進入社會從事實際工作時經常遭遇的瓶頸。(見圖1)
由上述的會計處理可以看出,這三個步驟存在于不同的時間段內,作為支撐的原始單據也各不相同,幾乎不存在同時發生的可能性,當然也不會有三個分錄存在于同一張記賬憑證的情況。如果能夠按照實際流程,分時間點逐步進行這個事項的處理,學生會很直觀的看出時間上的差異,明白這個事項的工作流程處在哪個時間點,也會清楚的區分會計科目的選擇和使用,再也不會有會計分錄合并的疑惑。
會計實訓課程設置的初衷就是為了,強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滿足實際工作對于會計人員的要求,不斷改進實訓課程內容,完善實訓課程建設是一條長遠的道路,只有立足實務與時俱進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1]繆萍,高職會計專業系統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08).
[2]崔婕,改進基礎會計教學的若干思考[J].廣西教育,2010(30).
[3]戴霞,我院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探討[J].今日財富(金融發展與監管),2011(12).
[4]趙改玲,會計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07).
[5]劉承偉,會計實訓課程立體化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企業教育,2012(02).
[6]劉倩,淺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23).
(作者單位:鐘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