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價值也越來越高。會計專業實踐性較強,傳統的教育理論已經難以滿足當代社會需求。因此,本文主要對會計實訓課程中,模塊化教學的應用進行研究。具體內容包括模塊化教學起源,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價值,模塊化教學在會計實訓課程中的具體應用等。
【關鍵詞】會計實訓課程 模塊化教學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236-02
在財經類院校當中,會計屬于主體專業,由于該專業實踐性比較強,因此,會計實訓課屬于會計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學校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忽略了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導致學生空有一身理論知識而不懂得如何運用。本研究為了提高學校實訓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會計技能運用情況,針對會計實訓課程中模塊化教學的應用做出相應研究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模塊化教學概述
1.1模塊化教學的概述
20世紀70年代,國際勞工組織首次提出模塊化教學,并且將其定義為技能培訓的核心教學模式[1]。模塊教學也成為任務模塊,要求整個教學內容,根據一定的教學大綱與教學目的拆分為相應的任務模塊,然后通過任務模塊開展實訓課程。在模塊教學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非常高,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實踐教學,并且將學生注意力快速集中,進行任務設定,引導學生鍛煉實踐操作技能,充分體現出會計實訓課程的教學特點。
1.2國內外現狀與價值
會計實訓課程模塊化教學起源于國外,目前國外的教學體系與實踐體系相對比較成熟。我國雖然引進了模塊化教學,但是由于時間比較短,目前依然處于發展階段,因此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課程體系設置問題。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課程體系的設置當中,依然存在比較嚴重的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即便在會計實訓課程當中,依然沒有擺脫理論的束縛。這種一本教材到底的模塊教學,很難發揮出應有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
2.模塊化教學在會計實訓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2.1模塊化教學中的合理分組
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合作能力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模塊化教學在會計實訓課程中的應用也需要注重培養學生合作能力[2]。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人數以4~6人為宜,并推選出組長。在分組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讓小組成員之間能夠融洽相處,相互互補,共同進步。完成分組后,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分成相應的模塊,給小組成員分配相應的任務,要求小組成員之間做好協調與分工,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教師在開展實訓課堂時,可以首先了解班上學生的特點、興趣愛好等,然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最后根據模塊中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給學習小組分配實訓任務,提高學習小組的實踐操作能力。
2.2模塊教學中的內容分塊
在會計實訓課程的模塊教學當中,做好模塊內容分塊是開展模塊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做好內容分塊。然后仔細研究每一個分塊的內容,將其有機整合。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明確每一個模塊的教學目的,然后圍繞著教學目的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模塊設置為獨立的單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基礎會計相關內容教學當中,可以將其分為“原始憑證模塊”、“記賬憑證模塊”、“明細賬模塊”、“總賬模塊”以及“會計報表模塊”等部分,每個模塊對應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的也不相同,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模塊內容與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具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2.3模塊教學中課堂探究及演示
會計的實訓課程與理論教學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其教學目標需要通過學生的具體操作水平來完成。因此,在會計實訓課程中開展模塊教學,還需要注重課堂的探究以演示。在演示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最近比較新潮的內容,充分吸引學生興趣。同時,經過演示,學生也能更好的了解學習內容與操作步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點鈔技能訓練當中,教師也可以通過模擬實訓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點鈔方式及動作,提高教學質量。
3.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實訓課程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實訓課程中運用模塊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娟娟.淺析模塊化教學在初級會計學實訓課中的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8):338,344.
[2]容輝.《基礎會計學》“一課多師”模塊化體系的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5(24):194-195.
作者簡介:
徐姝(1988-),女,江蘇人,本科學歷,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