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建黨百年目標的責任重大,需要我們在歷史使命下勇往直前。而全面建成何種形態的小康社會,值得我們深思。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 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029-01
引言: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小康是黨帶領中華民族近百年來不懈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在這個歷史關鍵時期,深入研究小康社會的性質和時代特征對于在決勝階段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一、全面建成能夠不斷推進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小康社會
我國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就是一個能夠不斷推進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小康社會。第一,經濟發展“雙中高”,即在提升經濟發展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的前提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和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一系列高端制造業和高技術行業的發展為促進中國經濟由粗放式發展到精細化、集約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抓手。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將逐漸在經濟發展的比重中占據越來越高的比例。2015年,我國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了50%,占據“半壁江山”。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到2020年,服務業比重將突破到55%以上,這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產業格局的調整,由低端廉價產業向高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成功轉型。第二,各方面制定更加成熟穩定。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廣泛提出和實踐,為我國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通過對國家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將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釋放企業發展活力、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為實現國家經濟長久發展提供了堅強制度保障。
二、全面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社會
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不和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生態中國的必然要求。第一,經濟發展始終要建立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之上。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道路必須要走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發展之路。過去幾十年的粗放式發展已經對我國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騰格里沙漠的黑河、北方冬天的霧霾等等現象無一不在向人類展示了我們自己的“杰作”。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經濟社會的發展不能突破自然環境的承載極限值,發展的同時應當給予自然環境自我修復、自我調節的空間和時間。第二,綠水青山的美麗國家。“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總書記的有力宣言向全世界彰顯了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和集中體現。我國開啟了環保治理的“最嚴時代”,對大氣、水體、土壤、等一系列方面的污染治理開始了全方位綜合治理,為建設山青、水綠、天藍、水清的美麗中國,讓老百姓能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帶來的效益。
三、全面建成科技驅動、創新發展的現代社會
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是要素驅動型經濟,而隨著我國資源緊缺形式的進一步嚴峻、環境污染問題進一步惡化,傳統觀點經濟發展驅動已經不適應于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因此,全面建成科技驅動、創新發展的現代社會成為了當務之急。第一,明確的創新發展目標。我國對于創新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到2020年我國要成為創新性國家,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具體而言:第一,經濟格局向創新驅動型完成初步轉變,重點產業行業要步入全球行業價值高端序列,培養成長出一批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和相關產業鏈。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要大幅度提升,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由要素投資轉為科技創新。第二,創新能力大幅增強。對于在經濟發展方面和國家安全方面等一系列重大科技瓶頸問題,要完成突破,完成技術自主控制,掌握影響國家經濟和社會長期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初步扭轉長期以來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上掌握不了話語權的被動局面。在優勢領域,如無人機、電子商務等領域,要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拓寬海外市場,用先進科技在海外闖出中國企業的名聲。第三,創新體系更加協同高效。讓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不在束之高閣,更好的在科研院所和企業中間架設溝通橋梁,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率大幅度提高,使創新發展的紐帶從實驗室到工廠再到消費者更好的聯通起來。第四,進一步優化科創環境。雙創平臺和科創中心加速建設,為以大學生等科創人才提供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用法律的利刃來保護創新成果,在全社會營造熱愛創新、尊重創業、勇于實干的價值導向和文化氛圍。
總結:
黨的十九大剛剛勝利閉幕,習總書記在會上的有力講話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領導下,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戰的堅強決心和有力信心。同時,我們應該目光長遠、乘勢而為,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參考文獻:
[1]彭學濤.從決勝全面小康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N]. 解放軍報,2017-09-13(007).
[2]于平. 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文化小康”建設[J]. 文化軟實力研究,2017,2(03):9-14.
[3]谷嫦瑜. 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 加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N]. 延安日報,2016-11-19(001).
作者簡介:
毛光晨(1974年9月-),男,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