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要】目前教育事業不僅只關注于教書,而且更重要的是關注育人。當班主任想培養品德優秀的學生時,其自身需要高要求甚至專業化的教師素養。就目前而言,高中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亟待提升,遂本文對所調查得出的高中數學教師素養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師 班主任 專業素養需求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190-01
引言
現如今班主任專業素養還未趨于完善,而且高中數學教師專業素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那么,在以學生為教學對象的教育中,班主任需要努力提升專業素養,做好學生的榜樣,從而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以德育人的教學使命,以填補教師專業素養需求的漏洞。
一、班主任教學專業素養需求提升的意義
班主任的教學專業素養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一舉一動。例如,在一個不懂得體諒學生且易怒的班主任的管理下,學生可能會時常對學習感到煩躁,甚至還會出現厭學以及逃學的現象;同時如怨恨等消極情緒也容易在學生之中產生。相比之下,在一名有合格教師專業素養的班主任的引導下,學生可能會更容易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對人處事上學生可能更會懂得去寬容體諒他人[1],學生之間相處也會更加融洽;而且消極情緒也會很難出現在學生之中。可見,班主任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之后,班主任才能更好地教學,才能給學生做一個學習榜樣。這樣,學校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人才,國家的整體國民素質水平才可能有所提高。
二、調查班主任教學專業素養現狀問題分析
據調查,現階段高中班主任數學教學仍然過度追求成績的提升,而忽略了素質教育[2]。例如,在高中數學考試中,如果學生們整體考得不理想,沒達到班主任所期待的分數。這時,班主任會開一個小班會對學生進行嚴厲地批評,甚至還可能出現罰學生手抄試卷以及寫檢討書之類的情況。學生在這樣過分追求分數的環境下會慢慢厭惡數學。但是像這一類過分注重成績的現象目前仍然普遍存在。除此之外,還有一類現象也很普遍,即班主任的涵養和素質過低,像隨地吐痰、亂講臟話等可能時常發生在課堂上。由此推理在非專業素養、低素質教養的班主任的帶領下,學生的素質也不可能很高;甚至因為受到班主任的影響,學生們也是一類低素質的人。而且由調查結果可知,班主任教師專業素養并沒有普及到每一個學校。這樣的結果導致班主任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而且培養出高學識的問題學生的幾率隨之增大。歸根結底來說,如果班主任想要培養出社會的棟梁之才,那么班主任自身的專業素養就有待提升。只有當班主任教師素養經過改善以后,學生素質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會有所提升。
三、提升班主任教師專業素養
(一)保持好的教師品德、維持好的教師形象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只有在保持好的教師品德和維持好的教師形象的前提下才能自然而然地散發出來。那么,班主任如何保持好的教師品德呢?班主任作為學生的長輩,需要以身作則地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做好學生的榜樣。在學習和生活中,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寬容、友愛和有責任心。至于維持好的教師形象,班主任需要從言行、舉止和工作作風三個方面嚴于律己。所以班主任要做到穿著整潔大方,發型簡單清新,談吐自然流暢;除此之外,班主任的的舉止要彬彬有禮;在工作作風方面,班主任要作風嚴明,比如當班主任要求學生不能遲到早退時,班主任自身必須做到不遲到不早退,從而給學生起一個帶頭作用,這樣學生才會按時上早自習。并且學生以后在要求別人時也會同時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如此其他人才愿意信服提要求的學生,按該學生的要求做。可見,德行兼優的班主任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是積極樂觀的。
(二)對待學生態度和藹友好,和學生保持友愛的關系
如何才能看出班主任對待學生的態度是否和藹友好呢?主要體現在語言和行為兩方面。因此,在對待優生或者家庭背景好的學生時,班主任在語言和行為上不能過于討好甚至諂媚;而在對待后進生或家庭背景普通或家境較差的學生時,班主任不能在言語以及行為上過激或者侮辱。正確的做法是班主任應該熱愛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把每個學生像當作自己的小孩一樣,耐心教導、循循善誘;并且對于問題學生不能過度責罵,班主任的語氣應該和藹友好一些,然后班主任鼓勵學生勇于認錯并改正。
(三)溝通有道,維持好教師、學生、家長之間三足鼎立的平衡
當碰到問題學生時,班主任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然后班主任再和學生好好地進行溝通。一般學生性格的形成是和家長是有著一定關系的,這時,班主任應該作為家長和學生的橋梁。班主任應該積極與家長溝通,向家長報備孩子的學習情況,并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另外,班主任應該盡量疏通學生和家長矛盾,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總結
班主任的教師專業素養需求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時間的積累以及學生們積極配合班主任的教學管理工作。所以,班主任需要時時刻刻注重言行舉止,以便提升素養。當班主任教師專業素養得到提升后,學生才會愿意愛戴自己的班主任。
參考文獻:
[1]謝明榮,邢邦圣.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J].職業技術教育,2001, 22 (7): 18.
[2]李茂森.教師“身份認同”的理性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8 ,37 (7):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