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平+戴其華+趙篩喜+李羊林
摘 要:對職業技術教育中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進行剖析,列舉在高職汽車維修教育中出現諸多的問題。如現行教學形式與手段與實際市場需求有一定的距離、課本與實際操作脫節、整個教學控制過程結構上不完善等。然后結合本專業的特點與具體的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和教學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汽車檢測與維修 教學改革 課程設置
汽車作為現代人們出行的重要方式,其行業得到飛速發展,汽車維修相關專業也出現發展的機遇,因而很多高職院校紛紛開辦汽車維修與檢測專業。社會需求使汽車維修專業得到空前發展,但其中的問題也逐步顯露出來。
一、目前汽車教學中存在問題
1. 教學內容與生產實踐脫節
雖然在現代職業教育理念重視實踐,在教學體系中也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但實際操作中,對學生的理論教學仍然占相當的比重,對實踐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對教師授課質量進行評比與強化,而對實訓、實驗沒有相應的措施與手段;學生的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的主要指標,忽視學生操作技能培養。在課程設置中仍存在片面強調全面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學科知識,忽視汽車結構名稱、工作過程教學。課程設置方面沒有針對職業教育實際,沒有遵循理論教學“必需”“夠用”原則,仍存在課程內容偏離或滯后于職業崗位的用人需求,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成為實際操作技術能手,不能有效應用所學知識[1]。
2. 教學過程控制的目標與手段存在偏差
(1)、教學質量評價偏重理論教學,關注點是老師課堂上內容、方式、質量,這方面,很多學校都有一套完整的全面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而實踐教學環節由于專業不同,實際操作對象不同,實踐形式內容不同,很難形成完整有效的評價監控體系,所以評價監控較弱。
(2)教學評價主要由教學管理人員進行,這對課堂教學還可以接收,但對實踐教學來說,沒有有效地吸納學生,特別是社會同行、相關企業人員參與評價,甚至是客戶評價,反映不出實踐教學質量的要求。
(3)教師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對社會需求的認識不足、對企業的認識不足,重視考試成績,不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聯系不夠重視,課本有什么內容就教什么內容,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
(4)另外,教師在教學方面過分依賴教材,忽視結構教學、工作過程教學。同時由于高職中開設了與學生認知能力相距較遠的一些課程,從而容易誘發學生失去學習興趣[2,3]。
二、改革思路與相關解決對策
1.深度整合理論與實踐教學
在汽修教學中,目前都比較重視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偏重實踐和偏重理論都不是解決教學最佳效果的方法。主要是找到兩者之間的協調與平衡,這是目前最需要探索與研究的內容。
汽車維修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工作,如果先進行理論學習再進行操作,學生在理論學習時不感興趣,在實踐操作時又不是很清楚為什么?為了加深學生印象,可以一邊講理論知識,一邊實際操作演示,避免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因為時間跨度及抽象缺乏空間想象力而忘記,但是這又有可能使教學過程破碎化。
所以,深度整合理論與實踐教學是目前汽車維修專業教學的主要內容。
2.制定適應學生學習的課程體系
現行制定的教學課程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目的,因為他們無法更好地理解這一過程是怎么形成的。建立新的課程體系,一定要以課程本身的基礎性以及實用性為主要基礎。學校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置課程。學生的基本技能作為基礎,把實踐對象設為工作,在不斷的練習和理解中學到的技能作為中心。
德國的汽車專業教學課程體系是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它將汽車維修教學分為十四個教學項目,在每個項目中規定要解決哪些問題,我們只有通過這種方法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時牢記專業知識。
然而德國的汽車維修專業的課程體系是在本國的的教學環境中逐步建立的,與中國國情差異較大。比如其汽車專業課程就達到600學時,這在國內學校是很難以做到的。如何消化吸收其教育理念,設置自己適合中國學生的課程體系,是汽車維修專業的重要課題。
3. 依據學生特點,注重教學方法以及實踐過程
注重每個學生特點以及接受能力,設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可以用任務驅動、項目化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運用指導、演示、操作、檢查等步驟一步一步地實施教學,因為這樣就可以通過這些資源進行崗位實習,不僅能加固學生的職業技能,還能使他們了解自己的價值,同時增加必要的經濟收入,改變原有的消耗性實習。
4.面向新技術,新能源,新市場,更新和優化教學內容
汽車高科技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技術更是早已滲透了汽車行業,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建設更要以新技術、新要求為導向,以學生能力提高為宗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適應日新月異的汽車市場。采取靈活的新的教學模式,比如,計算機模擬、4S店場景設置等方法,同時對有興趣的學生介紹先進的汽車設計理念,網絡技術,無人駕駛技術等, 擴展知識面。
5.與企業合作,形成廠中校和校中廠,多層次建立汽修實訓基地
與企業合作,形成廠中校和校中廠,多層次建立汽修實訓基地,不僅能彌補學校實驗設備陳舊及資源不足,而且能真正的在企業的環境中,接觸新技能,熟悉企業的實際生產情況及其對職工的要求等,學生畢業后可以快速適應企業工作運作。
抓好校企深度合作,與企業合作,形成廠中校和校中廠,為學校提供專業的師資、實訓設備,接受教師和學生進行見習和實習。另外,建立企業、就業部門以及培訓單位之間的網絡平臺,使學生的專業學習緊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開拓更加寬廣的就業渠道。
三、小結
培養職業技能人才是職業技術學院的主要任務,而培養高技能、實用型汽修人才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從理念上就應當轉變,應當從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習模式進行深層次的探索與研究,通過不同的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培養目標,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汽車行業的發展,學校能為社會輸送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曹景升 李英 劉衛澤 高職汽車維修課程的教學探索與實踐 教育與職業,2007.8
[2] 董志華 淺談汽車維修教學的現狀與對策,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
[3] 唐 翁 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汽車維修教學, 職教研究 ,2014.9
作者簡介:
成中平,男,(1964-),江蘇泰興人,副教授,無錫輕院紡織工程專業畢業,主要從事汽車維修專業教學,兼從事紡織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