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兒童醫院(518000)王常娥
2014版《壓力性損傷指南》[1]中指出,壓力性損傷是指因醫療或其他器械而導致其下的骨隆突處皮膚或軟組織發生局部損傷,通常由壓力或壓力聯合剪切力造成的。
①全身因素。包括患兒神智情況、全身營養狀況、有無除手術外的其他合并疾病及麻醉用藥影響及手術時長等。②局部因素。局部是否有缺血缺氧、是否長期受壓、是否有醫療器械壓迫等。③護理人員因素。年資低的護士壓力性損傷管理的意識不夠,體位擺放不當,術中未及時給予減壓措施,對新型防壓力性損傷材料的使用方法不熟,沒有做到合理使用。
3.1 手術前的精細化護理措施 ①術前評估。成立壓力性損傷防護小組,定期參加壓力性損傷方面的培訓,掌握最新的壓力性損傷方面指南及防護標準。結合臨床實踐及以往病種,人群特征,手術時間等做根本原因分析,總結易發生因素及防護措施,進行正確的評估,識別出易發高危人群。②做好壓力性損傷高風險患兒的評估。術前與醫生積極溝通,了解患兒的手術具體情況,選用合適的壓力性損傷評估表。評估的部位需由頭到腳,不是單純皮膚檢查,要看皮膚完整性,色澤,有無干燥脫皮,皮膚彈性,是否有皮膚水腫,是否有帶入的壓力性損傷部位。從頭面部到軀干再到四肢。對于手術時間大于4小時,風險評分小于等于12分的列為高風險患兒,加強與家屬的溝通,解釋防護措施及將使用的防護材料。③材料的選擇。選用合適的手術頭架、手術體位墊。年齡>6歲者,使用麻醉頭架,方便體位擺放管理;不同術式患兒需選取合適的體位。本科室采用的體位墊是啫喱材質的,透氣性不佳。經臨床證實,如在啫喱墊上配以脫脂棉墊,會增加透氣性及舒適性,可有效預防壓力性損傷[2]。按受壓部位的不同,選擇合適型號的美皮康等材料置于骨隆突、頜面部等部位。
3.2 手術中的精細化護理措施 ①涂抹保護膜。患兒入手術室后,麻醉前除去身上的衣物,以免壓紅等意外損傷。麻醉開始前受壓部位(避開粘貼美皮康的部位)均勻涂抹賽膚潤,按摩一分鐘,形成保護膜。口周、眼周噴涂液體敷料,形成皮膚保護膜,避免術后醫源性損傷。準備工作后,再一次在相關部位涂抹賽膚潤,加強保護。②理順各類導線。監護導線,電極導線,負極板導線,動靜脈液路等盡量歸順到同一方向,避免纏繞。必要時需給予棉墊包裹隔離。③擺放體位。手術室護士協同醫生,麻醉師共同完成,擺放體位時,要共同抬起,整體平移,禁止拖拽。④術中精細化護理。手術消毒液剛好沒過消毒紗球或在傷口周圍鋪棉墊吸附過多的消毒液,以避免過多消毒液流到單子上引起潮濕。術中應采用隔水下過比較好的一次性中單,既可以滿足手術鋪單需求,又可以有效降低患兒身上承受的壓力。手術中及時吸走積液袋中的沖洗液及血液也可以有效降低患兒身上附著的壓力。此外,需固定好術中各種器械及管路,避免壓到患兒,造成器械相關性損傷。⑤術中保暖及暫停減壓護理措施。所有神外手術患兒安置體溫探頭,根據體溫監測結果調整溫毯溫度。術中,巡回護士每隔1小時調整非手術部位的肢體位置,防止局部長時間受壓。同時,在手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活動頭部位置。手術中,盡量避免床頭搖高大于30度,以免增加剪切力。⑥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手術配合效率。通過業務學習,操作演練等方式,提高手術室護士解剖知識,手術配合技能,精準掌握各種儀器設備及器械的使用,提高手術配合效率,提升手術質量。
3.3 手術后的精細化護理措施 ①手術后及時去除蓋在患兒身上的被單,固定好相關引流管,同樣由巡回護士,手術醫生,麻醉師三方共同將患兒回復體位。不建議立即撕除貼于受壓部位的膠布,如需撕除,建議以180度的角度輕輕撕除。②病人回病房后與病房護士做好術后交接,包括手術體位,手術時間,受壓部位等,盡量避免術后受壓部位的進一步受壓。并請病房護士對受壓部位可以持續地涂抹賽膚潤護理。③對術后發生壓力性損傷發生的患兒,除做好交接進一步減壓護理外,還要按醫院的流程上報護理不良事件,并做好患兒追蹤,分析原因,總結經驗。
綜上所述,壓力性損傷一旦發生,不但增加護理的工作負擔,也給患兒和家屬帶來痛苦。我們通過精細化護理措施雖然不能完全避免壓力性損傷的發生,但是可以明顯改善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