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艷
【關鍵詞】 傳統音樂;幼兒;課程;意義;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04—0073—01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將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幼兒音樂教育課程,可以引導幼兒了解傳統音樂,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培養幼兒優秀的品質。下面,筆者談談在中國傳統音樂中融入幼兒音樂教育課程的思考。
一、將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幼兒音樂教育課程的意義
1. 傳承傳統音樂,增強民族認同。在課程中適時引入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是學前教育在理論與實踐方面實現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今后幼兒課程發展的新方向。中國傳統音樂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中融入具有民族風格和特點的音樂文化,對于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增強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幼兒園課程應當立足本土文化,適時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其中,使幼兒在聆聽、欣賞和表演活動中進一步感受祖國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培養幼兒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親近感與認同感,使他們幼小的心靈從小就能浸潤在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中,讓他們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感受傳統音樂,豐富審美體驗。中國傳統音樂作為土生土長的民族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音樂內涵和風格特征。在幼兒園課程中融入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使幼兒能夠在豐富的音樂體驗活動中感受本民族傳統音樂的特點,對于豐富幼兒的音樂審美體驗,發現音樂中所表現的社會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學習傳統音樂文化,提高幼兒的音樂審美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使幼兒通過感受中國傳統音樂的旋律、節奏、節拍等特征,逐步學會用簡單的身體律動和語言來描繪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從而豐富審美體驗。
二、將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幼兒音樂課程的實施策略
1. 將民族童謠以唱誦活動的形式融入幼兒音樂教育課程。民族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流傳民間的歌謠,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傳播。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一些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極具本土化特色。民族童謠節奏生動活潑、旋律簡單易學,反映的內容多是兒童純潔的內心世界,十分有趣,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幼兒音樂教育課程應當充分利用民族童謠的優勢,在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以民謠唱誦活動為契機,開啟將民族童謠融入幼兒教育課程的新篇章。在曲目的選擇上應當滿足三個條件:曲目內容的積極性、教育性以及愉悅性。根據這三個條件,在選擇民族童謠唱誦活動的曲目時,就必須考慮所選曲目既要符合幼兒的內心世界,能引起幼兒的注意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開發利用民族童謠蘊含豐富的知識、樸素的真理這一特性,培養幼兒勤奮努力、謙虛好學的品質。
2. 將打擊樂以節奏模仿的形式融入幼兒音樂教育課程。(1)節奏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將節奏比作音樂的骨骼,支撐整個旋律的流淌。對于幼兒來講,節奏是幼兒對音樂最早的感知。憑借多年從事幼兒音樂教育的經驗,在與幼兒接觸的過程中發現,每個幼兒都喜歡敲敲打打。在與幼兒溝通時不難發現,在節奏感的培養方式中,打擊樂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將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幼兒音樂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可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以節奏模仿的形式將打擊樂器課程融入教學過程,這是培養幼兒良好節奏感的有利途徑。(2)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其選擇合適的簡易樂器。起初通過引導幼兒拍手、擊打簡易打擊樂器等動作來表達音樂節奏,讓幼兒對打擊樂產生興趣。讓幼兒認識打擊樂器,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盡情地玩,玩過后再和同伴交換著玩,使每個幼兒對每種樂器都玩到,然后由師生共同制定打擊樂常規。常規的制定方式可以靈活一些,讓幼兒多表達一些自己在制定常規方面的看法,并尊重他們的意見,最后師幼達成一致。在幼兒參與制定的常規中,他們更樂于接受也會自覺遵守。在選擇練習曲目時,可以選一些節奏感強、篇幅短小的曲目進行教學。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