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毅
【關鍵詞】 初中生;記敘文;寫作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4—0080—01
初中作文的重要性,從考試情況來說,記敘文寫作占全卷分數40%左右,分量巨大;從學生的綜合能力的角度來看,它能最好、最真、最全面地檢驗出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初中階段,記敘文寫作顯得格外重要。然而,當下許多初中生記敘文寫得牛頭不對馬嘴,粗制濫造,質量低下,致使提高初中生記敘文寫作技巧尤為關鍵。
一、初中生記敘文寫作弊病
1. 主體混亂。這種錯誤的一種情況是審題不清導致的。許多初中生在審題時狼吞虎咽,如此一來,文章開頭主題便不能切入,全篇離題,閱卷老師自然也就不知所云。另一種情況即為學生分辨不清寫人和寫事的區別。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應重點強調這個人物,以描寫人物為主,與人物有關的事件應作為人物性格的映襯;而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重點在于事件本身,包括事件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寫事也包括寫人,但寫事才是主題。
2. 只概不描。初中生記敘文寫作中的另一個弊病就是只會概述而不會描述,往往一個學生只會概述一件事,只是像記流水賬般地把發生的事情沒有感情地寫一遍罷了,缺少描寫事件的能力。一篇文章沒有了細節描寫、心理描寫等,就如同一潭死水一般,給人以枯燥的倒影,不能引起閱卷老師或者讀者的共鳴。這樣的寫作,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懶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缺乏相應的情感。
3. 抑內敘外。為了應付考試,許多學生經常拿他人的事跡套在自己的作文中,而自己真實經歷過的事物卻沒有寫出來。他人的事跡畢竟不是自己的親身經歷,無法感受到當事人的心情,雖然這些事跡符合題目,但是學生的情感絲毫無法體現在字里行間,造成作文的空洞化,讓讀者感覺不真實。只會描寫他人事例的學生,往往缺乏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欠缺思考,腦中素材屈指可數,下筆僵硬無“情”。
二、初中生記敘文寫作技巧
1. 強化審題,抓住中心。在記敘文寫作中,審題是極其重要的,任何優美的句子在寫出來之前,都得先經過對題目的審題。初中生寫作經常偏題以至于寫人寫事分不清楚,可以歸咎為審題不清。在審題的過程中,應當分辨清楚題目語句的成分,認真對待句子的主語、謂語、賓語等等,抓住題目所問的內容,問人便寫人,問事便寫事,切不可囫圇吞棗,急于求快,混亂中心。多一份審題上的耐心,就會少一些“人事不分”的尷尬。審題完畢后,要抓住立意的中心,不可隨意立意,應該多揣摩題目的意思,從題目的內涵和外延展開,多層次、多角度地看待題目,找出最優立意。
2. 多種描寫,突出情感。不知道怎么刻畫人物、事件的學生,不妨設置一下想象情景,通過回憶事件,給自己創造事件發生時的情景,再現事件,然后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怎么做,增強對事件的理解。找到要描述的人或者事的感覺后,學會運用多種描寫手法進行寫作也很重要。可以通過對比,讓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加深刻,還可以通過環境描寫來渲染氛圍,襯托人物心情等等,從而突出情感。當然,這些描寫手法不是憑空而生的,要在平常的語文學習中細心留意,認真揣摩,在寫作中才能夠應用自如,如魚得水。
3. 細心觀察,自創自立。在記敘文寫作中最忌諱的便是套作。當下講究創新創業,作文也是如此,講究原創、自創,而非臨摹,或是抄襲之類。沒有比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更好的素材,自給自足的事件最吸引眼球。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從日常小事中發現深刻、有時代氣息的主題,善于從事件的表面向深處挖掘,使主題變得深刻起來。沒有自己的素材,沒有自己的事例,歸其原因就是不愿意去細心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愿意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現象。要自創便要擺脫懶惰的漩渦,而寫日記這種老辦法不失為一種良劑。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一時沒有想法沒關系,事后要不斷揣摩。
總而言之,記敘文的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中考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考點之一。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寫作的指導需要教師一步一步慢慢進行,一開始就在課堂上對學生大談靈感、創新,恐怕反而讓學生更加迷惑,分不清楚記敘文寫作的要點。在有了上述的技巧后,有計劃地進行記敘文教學是走向成功的保證。
(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語文記敘文板塊式作文序列訓練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7]GHB2282)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