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意
[提要] 目前,我國已經逐漸進入到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階段。在這個傳統企業面向轉型和升級的關鍵時期,社會經濟的形態正在隨著社會發展進行著革命性的變化。所以,“互聯網+”時代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和運用推廣已經成為重要的手段之一。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時代;公共管理學科;研究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月10日
我們所說的“互聯網+”,主要是將互聯網的優點和它的特點充分發揮和優化配置,產生集成作用,發揮互聯網的賦能作用。如今互聯網已經與各個社會領域的傳統企業發展息息相關,融合在一起,與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那么如何提升我國的實體產業的經濟實力和經濟創新生產力,已經成為互聯網廣泛應用的未來發展形態和存在形式。從現代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各個領域的變化來看,“互聯網+”已經深深的影響了人民生活和各領域的發展,有力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升級和轉型,不斷催生出新的更方便社會生活的新形態與產業形式,“互聯網+”不斷地深入和融合到傳統企業的生產和發展中,敲開了傳統企業堅固的大門。無數的例子可以證明,比如淘寶、支付寶、微信天貓、滴滴打車等已經深深地改變了大眾消費方式和出行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和購買習慣。當這些網上的便捷的生活和購物方式沖擊著傳統企業的發展時,傳統企業的變革和轉型已經刻不容緩。變革已經成為傳統企業面臨生存和發展問題威脅的首要轉型任務。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人們創新意識的轉變、不斷提升,新的互聯網企業也在不斷地產生。比如宅服務、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金融等新的新生企業及服務行業,它們也在正式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的界限已經被逐步的弱化。新的時代的發展主題漸漸轉向競爭、創新和眾籌。就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我國的經濟形態,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互聯網+”的發展和產生,也加速了我國傳統社會結構。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和信息傳遞方式也因互聯網的產生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金字塔條塊分割的層級型結構逐漸被網狀結構模式扁平化模式所取代。由于互聯網的誕生和廣泛應用。精英階層的壟斷信息的局面已經被信息共享所充分打破,傳統社會的信息被大眾化所接受和共享,實現了人們可以在較低成本的投入狀態下,進行信息的獲取、利用和加工。人民生活產生了多方面的變化,社會生活交往方面、群眾的利益訴求和表達方面都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和形式,一方面有利于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和事業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社會變得更加復雜。因此,傳統的社會結構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而被重塑,政府應該提出更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服務方式。
知識是21世紀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信息的最高級形態就是知識,它已經成功地推動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形態的改變,并成為關鍵性因素,而在當下,互聯網家已經成為了社會經濟變革的動力。這也促進著我國知識形態的改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打破了傳統知識資源的分配的傳統邊界,促進了知識的共享和資源的重新配置,改變了我國知識的傳統傳播方式,搭建了更廣大的人民群眾進行知識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從全國范圍來看,人與人、知識與知識、人與知識之間,充分地交互和交流,實現知識資源的最大利用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近幾年人類積累的科學知識量進行統計,統計結果讓人震驚,近30年來人類積累的科學知識是有史以來積累科學知識總量的90%。由于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使得知識資源成為主體人主動分享并且獲取的便捷途徑,使得知識擴散更為迅速,實現了資源要素的充分流動,打破了多年來知識作為稀缺資源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局面。更為根本和深刻的變化是知識的儲存與獲取方式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知識從人腦記憶轉向云端儲存。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類知識的結晶進行海量儲存變得更加容易,這不僅有效地避免了人類的個體記憶容易出現的遺忘等弊端,還順應大時代數據的要求,滿足了人們對于儲存種類和容量大的學習需求,避免了知識的遺忘和錯誤率的增高,知識的儲存形態,正在進入全樣本時代。知識儲存在云端,可以使人類便捷地獲取知識,學習知識儲存在電腦中,迅速擴大了知識的傳播范圍。更促進了全民學習時代的到來。
第二,碎片化記憶狀態的知識學習逐漸向結構數據體系形態轉變。互聯網之前的時期,人腦記憶不僅容易出現遺忘和記憶錯誤的問題,而且對于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化,由于人腦知識儲存量和整合形態的所限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和漏洞。所以,知識往往是以無序的、凌亂的、關聯性不強的形態進行傳遞。知識記憶碎片化的問題就由此而來。而隨著互聯網的時代到來,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和應用,使得數據形態變得具有更強的整體性和價值性。知識也變得有序完整,關聯性密切。這樣日益結構緊密的知識數據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更有價值的知識形態,一方面能夠為知識的遷移提供基礎,促進了知識與經驗的充分共享;另一方面對于我國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公民提供了可能,也增加了社會活動中的理性行為,為社會更好地和諧穩定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第三,學習能力向數據檢索能力方向轉變。現在教育學家逐漸認為,學習能力包括兩類:一類是掌握知識的能力;另一類就是如何將知識迅速轉化為能力。在信息化充斥著現代生活的時代,如何快速的檢索知識,找到相關的知識,已經成為知識學習能力的關鍵生長點,而數據檢索則是互聯網時代,對知識進行學習和串聯的關鍵途徑。這就要求,人們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檢索能力,根據檢索的過程及互聯網的知識集合與需求來匹配自己需要的知識,達到迅速學習和應用的目的。以上三個方面的轉變,第一個轉變了解決知識的位置問題,第二個則是解決了當今社會知識形態的存在問題,第三個轉變對于知識的獲取方式上提供了新的可能和途徑,知識數據化和結構化,還有智能化已經在互聯網加時代迅速擴展,并得到應用。知識的平等自由傳播,也不再是一種幻想,而是切切實實地實現了并展現在我們的眼前。endprint
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社會科學,公共管理學更多的是關注公共利益的實現,公共服務水平和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社會的公平與效率等問題的實施。在“互聯網+”時代中,由于知識形態在產生、流動。檢索、調取和存儲等多方面與傳統的社會知識形態相比都有了實質性的變革,導致了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環境以及研究手段也要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公民話語權的滲透不斷增加,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正在接受著新的挑戰。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政府的決策執行和應急處理能力,以及對于公共社會的服務能力,都是變革的主要方向。利用新時代互聯網的手段和技術,政府可以傳遞信息,在了解民情的基礎之上,建立高效快捷的、完善的、安全可靠的政府信息管理機制,來高效的協同工作平臺進行管理。而在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在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生活中,存在著深度的滲透,社會生活和系統也變得日益復雜,為政府的管理增加了不少困難。首先,因為互聯網的建構是一種新型的網絡社會,是虛擬的而且信息交錯復雜。社會矛盾很容易在互聯網中被發酵激發現實與社會矛盾,本身可以使形成的矛盾沖突擴大化,存在安全隱患,也容易造成民眾的矛盾點。
在“互聯網+”時代,在享受互聯網的便捷服務的同時,政府應當在公共服務管理中加深對互聯網的重視,加強對于互聯網服務的管理,減少互聯網所產生的矛盾問題。同時,互聯網在發揮其作用的基礎上,政府應當加強對互聯網的利用,做到充分利用互聯網為人民服務。總之,“互聯網+”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發揮其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加強公共管理政策的研究以及公共管理知識的學習,是政府所需要重視的問題。而與此同時,政府機關應當加強對政府公共管理學科的研究,并與“互聯網+”相結合,通過充分研究來積極應對“互聯網+”對公共管理學科的挑戰。
[1]彭正波.“互聯網+”背景下的公共管理專業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6.3.
[2]徐雙敏.“互聯網+”時代的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研究——以《公共管理學》為例[J].高等教育評論,2015.2.
[3]洪亮,郭紅,張昕.“互聯網+”時代公共管理學科課程“四位一體”教學模式構建[C].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暨理事工作會論文集(下冊),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