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在寧
【摘要】 目的 探析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臨床及病理診斷特點。方法 分析44例腸道NHL患者的臨床表現、診斷方式、病理特征、病灶來源及惡性程度。結果 44例患者中, 病灶位于小腸25例, 占比56.8%;位于大腸19例, 占比43.2%。25例病灶位于小腸患者中, 遠端回腸16例, 近端回腸4例, 空腸3例, 十二指腸2例;19例病灶位于大腸患者中, 盲腸12例, 直腸3例, 升結腸
2例, 降結腸1例, 橫結腸1例。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在小腸部位的發病率為4.0%(1/25), 低于大腸部位的26.3%(5/1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60歲患者的惡性程度高于年齡≥60歲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腸道NHL患者, 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主要發生在大腸部位, 并且年齡<60歲患者的惡性程度較高, 應受到臨床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 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診斷;病理特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7.017
NHL是一種源自淋巴結或者淋巴組織的惡性腫瘤, 多累及胃腸道, 占比約為10%~15%[1]。在臨床病理特征、治療等方面, 腸道NHL與胃NHL有著明顯的差異。本文對本院2013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44例腸道NHL患者展開分析, 探討患者臨床及病理診斷特點。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44例腸道NHL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女18例, 男26例;年齡35~78歲, 平均年齡(60.2±6.0)歲;直徑4~12 cm, 平均直徑(6.5±1.9)cm;病程3 d~6個月, 平均病程(2.0±1.4)個月。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目的, 并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 符合倫理委員會的要求。
1. 2 方法 分析患者臨床資料, 總結患者的臨床表現、診斷方式、病理特征、病灶來源及惡性程度。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表現 44例患者發病時臨床表現為腹腔腫塊
20例, 腸梗阻10例, 急性彌漫性腹膜炎10例, 下消化道出血4例。13例患者伴有不規則發熱癥狀, 13例患者伴有淺表淋巴結腫大。31例患者腹腔包塊或者腸壁局限性環形增厚(腹部彩超或者CT檢查), 9例患者結腸或者末端回腸處有新生物或者潰瘍(纖維結腸鏡檢查), 2例患者消化道穿孔(腹部平片檢查), 2例患者近端回腸處有新生物(膠囊內鏡
檢查)。
2. 2 臨床診斷方式 結腸鏡活檢確診9例;腹股溝淺表腫大淋巴結切除活檢確診5例;彩超引導下腹壁腹腔腫塊穿刺活檢確診5例;腸管瘺口組織活檢確診1例;首次病理活檢為炎癥或者壞死組織8例, 可見異型淋巴細胞浸潤, 再次取樣確診為NHL;16例患者術前未及時確診為NHL, 經手術
確診。
2. 3 臨床病理特征 44例患者中, 病灶位于小腸25例, 占比56.8%;位于大腸19例, 占比43.2%。25例病灶位于小腸患者中, 遠端回腸16例, 近端回腸4例, 空腸3例, 十二指腸2例;19例病灶位于大腸患者中, 盲腸12例, 直腸3例, 升結腸2例, 降結腸1例, 橫結腸1例。采用免疫組化染色標記法進行診斷, 均確診為NHL, 其中腸彌漫型大B細胞性NHL 32例, 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6例,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2例, 套細胞淋巴瘤2例, Burkitt淋巴瘤2例。依照NHL惡性程度分析, 低度惡性6例, 高度惡性38例。依照Musshoff分期, Ⅰ期患者17例, Ⅱ期患者17例, Ⅲ期患者5例, Ⅳ期患者5例。
2. 4 小腸與大腸部位的病理類型比較 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在小腸部位的發病率為4.0%(1/25), 低于大腸部位的26.3%(5/1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5 不同年齡患者腸道NHL惡性程度比較 28例年齡<60歲患者中, 低度惡性1例, 高度惡性27例;16例年齡≥60歲患者中, 低度惡性5例, 高度惡性11例。年齡<60歲患者的惡性程度高于年齡≥60歲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腸道惡性病變種類比較多, 如腺癌、間質瘤、淋巴瘤
等[2]。腸道病變病理特征主要是形成腸道腫塊或者潰瘍, 伴有下消化道出血、腸梗阻等急性癥狀, 此類臨床表現并不典型, 并且內鏡檢查形態無特異性, 進而增大腸道NHL臨床診斷難度, 易延誤臨床診斷。一般來說, 回腸末端淋巴組織比較豐富, 腸壁內淋巴結較多, 多數腸道NHL患者的病灶集中于回盲部[3]。除闌尾來源的NHL, 本文28例患者病變部位均處于回盲部。腸道很多良性病變也多集中在回盲部, 在結腸鏡檢查中一定要認真觀察末端回腸。通常情況下, NHL、腸結核、克羅恩病等多位于非黏膜上皮, 在進行結腸鏡檢查時, 經常采用深鑿多部位多次活檢法, 以此提高診斷準確率。從病理學角度分析, NHL與某些病變的鑒別診斷難度較大, 通常采用免疫組化標記法進行診斷, 提高診斷準確率[4-6]。現階段, 針對抗體來源與特性的差異, 為取得良好的標記效果, 經常采用2種以上抗體進行配伍染色, 例如B細胞淋巴瘤, 經常標記CD20與PAX5或者CD79a;T細胞淋巴瘤, 經常標記CD3與CD2或者CD45RO。而針對其他特殊類型的NHL而言, 也需要對特定抗體進行標記診斷, 甚至需要重組基因, 以此確定NHL類型[7-9]。經臨床研究顯示[10], NHL多源自大腸。從胚胎學角度分析, 大腸、小腸分屬后腸、中腸分化而來, 不管是腸壁結構, 還是腸壁功能, 二者差異都比較大。本文研究顯示:在病理類型方面, 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在小腸部位的發病率為4.0%(1/25), 低于大腸部位的26.3%(5/1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主要發生于大腸部位, 與相關文獻報
道[5]基本相符。本文研究顯示:在疾病惡性程度方面, 年齡<60歲患者的惡性程度高于年齡≥60歲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說明老年患者遠期預后比較好。
綜上所述, 對于腸道NHL患者, 腸病相關性T細胞淋巴瘤主要發生于大腸部位, 并且年齡<60歲患者的惡性程度較高, 應受到臨床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張景航, 李敏, 黃欣, 等. 273例腸道原發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病理學研究.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4, 35(6):499-504.
[2] 徐赫男, 羅健威, 羅福文, 等. 外科治療原發性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21例診治體會. 醫學與哲學, 2017, 38(4):57-59.
[3] 李少玲, 付騫千, 張甜甜, 等. 原發性胃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特征及預后因素分析. 腫瘤防治研究, 2017, 44(1):28-33.
[4] 黃月華, 周道斌, 段明輝, 等. 104例原發胃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臨床特征及預后分析.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4, 35(9): 791-795.
[5] 費杰, 郝朗松, 余招焱, 等. 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46例的臨床及病理診斷特點分析. 四川醫學, 2017, 38(2):120-123.
[6] 楊丹球. 腸道原發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病理特征分析. 現代腫瘤醫學, 2010, 18(11):2227-2229.
[7] 劉春水, 王俊鳳, 李薇, 等. 原發性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臨床分析.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0, 14(8):1201-1202.
[8] 黃帥, 鄭朝旭, 徐泉, 等. 52例結直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病理特征與預后分析. 中華腫瘤雜志, 2013, 35(4):305-308.
[9] 程翌, 羅和生. 原發性胃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資料分析.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12, 11(2):145-147.
[10] 劉振華, 雷宏偉, 宋偉慶. 經內鏡或手術病理證實原發性胃腸道淋巴瘤患者的臨床特點.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8):1131-1134.
[收稿日期:2017-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