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瑛
摘 要:目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是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接觸Photoshop軟件用于設計實踐的基礎必修課程。課程旨在通過適合的教學方法培養訓練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方法:圍繞計算機輔助課程開展教學方法改革,分析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以項目式產品廣告導入為課題研究內容,提出“五式四評二幫扶”的計算機輔助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思路,為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勝任力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五式四評二幫扶”;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方法改革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內容包括圖像顏色處理、圖像繪畫及仿真處理、圖像蒙太奇視覺特效處理、圖形繪制、圖文編排。
一、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分析、設計能力為主要目標,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
(1)優化以市場為導向的項目式教學方法,促進深化創新教育;
(2)立足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創新視野,提升創業意識;
(3)適應市場機制的因材施教,增強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提高創新能力;
(4)新型的課程教學模式是可以真正服務于市場的教學、研究、實踐一體化模式。
二、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方法研究
(一)基本思路
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五式四評二幫扶”教學方法改革,是指理論教學采用“案例式”、“ 問題啟發式”、“研討式”,實踐教學采用“項目導入”、“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學生考評方式多元化,通過課程教學,指導學生參與實際項目設計實踐,幫扶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幫扶學生創業就業,增強其就業能力和創業意識,改革按照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流程來開展。
(二)教學方法研究過程
在課程前期的理論講授階段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不同于以往的理論講解。以往枯燥的命令原理使學生感覺索然無味,抑制學生對軟件學習的興趣,而采用通過既有先進性又能符合專業特點的案例式方法為學生展示了軟件設計的魅力和重要價值,并讓學生對繪圖命令、編輯命令、修改命令等分類命令的理解融合于圖紙中。教師在課前就應讓學生做好參與設計的準備,自學繪圖命令、編輯命令、修改命令等知識點和基礎理論,課堂上講解所涉及到與圖紙實際應用銜接的命令技巧,并按分類列出,再將命令靈活地應用到其他項目當中。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宏觀把握理論,改變教科書上按目錄一項一項進行講解的方法,使學生不再覺得命令學習的枯燥無味,同時與專業結合緊密,加強了各課程的聯系與融會貫通。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與部分專業課程同步進行,促使學生邊學邊用提高教學質量,強化學生融市場營銷、心理學、美學等多學科的綜合能力培養。Photoshop軟件一般從合成特效、繪制寫實兩個方面進行教學。Photoshop軟件學習前與攝影課程、圖形創意課程任課教師溝通,將平時拍攝的圖像與布置的手繪作業保留,便于在Photoshop軟件課程上應用。學生一邊可以積累更多的素材,一邊可以加深軟件命令的熟練度。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教學板塊理論內容的板塊中, Photoshop圖形處理篇分別是圖像、選區、圖層、蒙版、路徑、通道、濾鏡。在這些理論授課環節中的選區、蒙版、路徑、濾鏡的概念定義比較抽象,以往學生理解起來感到較為枯燥。教師在授課前通過查閱海量資料,恰當地選取設計一些生動的案例導入這些環節,豐富理論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實際的感受和體驗對該軟件的理論知識點的認知,并理解其在實踐創造過程中的重要指導意義,從而真正實現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強調師生課堂互動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從而實現研教結合,促使科研成果聯動教學。
隨后,課程教學進入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實踐階段,學生作為主體實際參與實踐,教師則通過“項目導入式”、“任務驅動式”實踐教學方法將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中的Photoshop圖形繪制的學習,以企業、教育部競賽的廣告項目導入課堂,作為課堂教學案例,將命令與項目案例結合,加強對專業課程的認識。制作演示過程中,完全采用“制作與設計”相結合的形式。
Photoshop圖像處理、Photoshop圖形繪制的技能實踐是基于產教結合的分層教學實踐。在實踐環節導入企業實際需要設計制作的項目為載體,承接一流設計機構的設計制作項目,按照要求把一個項目制作的操作技能貫穿實踐環節學習的全過程,比如在項目中要使用到的Photoshop的繪制與編輯、圖形的填充、輪廓及顏色設置、文本編輯、位圖編輯、圖像特殊效果處理設置成項目環節,學生以“跟項目”的任務形式進行學習操作,充分給予學生獨立發展的空間,提高教學過程的時效性,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性,在培養團隊意識、協調能力的同時切實提高實際動手能力。
理論和實踐教學采用“五式“,但也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教學,尤其是網絡課程教學。教師應注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探索基于網絡的探究性教學新模式,繼續完善網絡課程教學的內容,增加指導“創新創業”板塊的內容。努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和專業實踐教學之中,強化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通過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融合、實習實訓相融合、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相融合,來提升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就業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潛力。
最后,是課程的多元化考評方式改革。在明確考核主線的前提下,將考核評價的重點由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核,轉變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程跟蹤,采用校內、校外四位一體的多元化考評方式:①學生評價:由學生個人自評、互評、團隊評價;②授課教師教師評價;③課程教師團隊評價,④邀請校外行業專家評價,。這樣可以從各個視角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幫助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更多地考慮設計的社會性和市場性。
在整個過程中還應對困難學生的雙向幫扶。采取的方法是利用教師的科研能力,將社會資源引入的實際項目,優先帶動經濟困難的學生團隊參與其設計實踐,并給予相應的經濟報酬,使學生獲得一體化的創業體驗和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段新昱,苗紅果.“三個一體化”打造應用型軟件人才——安陽師范學院軟件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紀實[J].河南教育(高教),2016,(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