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作為其他各項教學的基礎和關鍵所在,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資料顯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小學在識字教學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不但教學質量差,而且還不能獲得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益,教學過程中不僅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反而使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厭學心理。本文主要對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識字課堂成為語文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和如何改變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提升小學生識字能力發揮語義教學職能,以期促進和增強學生的識字能力,從而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關鍵詞:教學;識字;案例
一、 案例背景
小學一年級、二年級階段的學生,被稱為是低年級段學生,這些學生在剛進入小學的初期,其學習的首要任務是識字和學習習慣及方法的養成。小學語文教學一直以來將識字和辨識教學內容作為最基礎的教學內容,而識字教學必須有效地在讓小學生真正理解和加深記憶的基礎之上進行。之所以對于簡單識字的課程教授特點、教學思路方法進行有效的梳理和研究,就是希望能夠打破很多老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上,打破識字教學進行的僵局,打破教師隨堂講、學生隨堂學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破除這種傳統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的無趣之感。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初級教學基礎階段,就應該積極地融入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在有趣的識字教學活動之中,采用游戲和其他有效教學教具的方法來輔助學習,幫助小學生語文課堂構建起新型的、趣味橫生的教學課堂。
二、 案例描述
1. 游戲教學法——引起學生學習識字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多個角度來思考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優勢和弊端,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課程對于具體學習方法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如果想讓學生對于每一堂語文簡單識字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必須要了解具體的識字規律以及不同的識字內容所可能引發的關注點。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動畫及游戲結合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特別適用于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將具體的游戲內容引入到室內的教學課堂之上,就可以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動漫或者教學教具,來調動和引發小學生低年級段學習過程中對于識字的學習興趣。
舉例來說:
教師可以利用有趣的兒歌和音樂,創意性的改編歌詞,或者利用猜燈謎,猜字謎的方式,來引發學生對于識字的思考。這些教育方法,是脫胎于傳統教學方法之上的更新,比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更加新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漢字的字形結構等將會非常容易的接受和把握,而且學生們將會非常主動的進行對于單字的反復誦讀。如在下圖中“雨”字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猜燈謎的方式來引起學生對于“雨”字的關注,字謎的內容為:
“千條線,
萬條線,
落在水中看不見。”
(打一種自然現象)
教師采用這種方法,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之上,還可以以小組互動的方式為基礎,加深學生對于學習的深入思考,通過不斷地思考和探究,引入學生在學習字謎的時候,對于“雨”字的關注。
教師如果在對于“碧”字進行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將具體的字法改變成一個順口溜,這將更加便于孩子們進行游戲和學習記憶,平時在游戲的過程中,小學生也可以把這個順口溜當成游戲內容的一部分,具體的內容為:
“一個王姑娘,
一個李姑娘,
兩個姑娘坐在石頭上。”
(打一種顏色)
通過教學實驗證明,這種順口溜的教學方法非常新穎,而且教學方式靈活,很容易將一些常見的漢字編制成兒歌或者順口溜,學生在平常的體育課或者日常學習,放學和日常生活之中,都很愿意把生活都放在游戲之中,不斷地進行加深記憶,改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足,增強了學生對于學習興趣的關注點。
2. 多媒體識字趣味教學法——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很多新的課堂教學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融合應運而生,但現代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環境之中涌現出了更多更豐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如今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存在于中國廣泛的基礎教育過程之中。多媒體教和其他的教學方式相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這是因為尤其是小學生低年級段的學生,對于圖片、音樂、動畫、視頻等形式的關注度更高,這些字可以在多媒體教學中廣泛的出現,對小學生的視覺效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和多媒體教學動畫,就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取得很好的收效及印象,使得小學生的簡單識字教學中,被融入了更多更有趣的教學內容。
舉例來說:
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述“花”字的時候,可以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展現出各種各樣的花的圖片,同時制作花的象形文字轉變的動畫,使學生在欣賞美麗花朵的時候暢所欲言,加強對于“花”字的記憶,同時理解“花”字的演變和由來。
三、 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 小學生長時記憶能力規律
一般來說,六歲到九歲的孩子被稱為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簡單識字的過程中,如果只是通過死記硬背和高壓式的學習方法,其學習成效將非常差。雖然小學生的短時記憶比較發達,但是,這種記憶在長期教學觀察的結果中看,記憶效果往往不佳。低年級段的學生有效注意力的時間集中,周期約為20分鐘左右,如果超過學習周期,學生的學習難度將成比例的增大,時間越長、難度越大。
(二) 傳統教學方式效果不佳
同時,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運用教學方法不當,采用傳統的填充式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人知識的增長及掌握情況,將不會成為教師的考量內容,因此,對于學生識字的空間知覺能力、情緒表達能力、識字的記憶能力等都不能進行很好的指導,學生不能產生對于小學語文識字課程的積極性,會使得識字教學的過程形同虛設。
(三) 識字教學的探究重要性
識字教學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只有做好識字教學,打好基礎,才能夠做好語文教學,只有在實施的過程中充分地以學生為本,將探究的教學理念貫徹到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才能夠通過不斷地加強學生的識字熱情,調動小學生多元化的積極性,利用有趣的教學手法、豐富多彩的游戲內容、豐滿的課程設計,以及程度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增強小學生識字的樂趣,培養其終身學習的積極性,落實整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效性。
作者簡介:
王艷,小學二級,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怡馨花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