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大學生作為我國人才儲備的后備軍,他們飽受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這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本文對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做了簡要研究,并針對此提出了教育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 引言
隨著當前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上的競爭日益激烈,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是具備綜合素質的全面型發展人才,這就意味著,不光要具備過硬的技術和專業的知識能力,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素養。當今的“90后”大學生,由于生長環境的特殊性,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要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例如:學業壓力、就業壓力、家庭期望的壓力和自我壓力等等,他們較以前年代的人相比,更容易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或障礙,因此,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策略的研究不容小覷。
二、 “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
“心理健康”作為現代人的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一定的劃分標準的,同樣,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標準的,但是心理健康的劃分標準遠不及生理健康的具體和客觀,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狀況對于人的健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心理健康是指人們保持的一種持續且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在這一狀態下,主體能夠根據客體需要作出良好的適應,并且使自身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構成方面,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的社會公民為目的,運用合理、適合的方法,以校園環境、人文環境為主,以老師和學生為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專業、健康的指導。
三、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及調查研究發現,當代“90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焦慮癥狀。在大學生中,特別是大學新生之中的焦慮癥狀普遍較高,由于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很多學生自小到大,父母只是一味的要求他們讀書,而忽視了對于他們自理能力的培養,因此當結束了中學時代,離開了父母的羽翼和呵護,來到了離家在外的大學時,尤其是在面對周圍嶄新的面孔時,很多大學生覺得難以適從,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學習問題以及人際交往問題等,這就導致了其焦慮情緒的產生。另外,當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學習和考試等問題時,很多學生也會產生焦慮情緒,適當的焦慮能夠帶給人們壓力,幫助其更好的處理問題,但如果過度焦慮,就會適得其反,產生不良的負面影響。
2. 強迫癥狀。當前我國的很多家庭中,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在物質上給予了孩子充分的滿足,同時在學業上也過于嚴格要求,不容許孩子犯任何錯誤,亦或是出現學習成績不理想的狀況,而在心理上,卻忽視了對于孩子的教育和關心,往往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管理孩子,抱著“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的心理,使學生缺少自我,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長期的壓抑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強迫行為或是強迫意念,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
3. 偏執癥狀。出現此類現象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說的做的都是正確的,當面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或見解時,往往容易產生敵對心理,喜歡去猜疑,甚至夸大事實,當這些“天之驕子”們離開了家鄉和父母,懷著極度喜悅和興奮的心情來到大學校園時,發現大學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并不盡如人意,特別是當面對與自己想法不同的老師或者同學時,他們常常會以放射性思維去看待學校內的一切事物,覺得什么都不順眼,一味地去抱怨。
四、 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1. 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大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德才兼備、既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同時又具備高尚、健康的心理素質的綜合發展型人才。在高校內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是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重要措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抱負理想,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素養,更好的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幫助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得到進一步升華,促進其人格的健全和發展,因此,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幫助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2. 建設專業的教育師資隊伍
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這是當今時代的召喚,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心理健康實際教學中就會驚訝地發現,雖然當前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動作搞得轟轟烈烈,但是仍然有很多學校忽視了此方面的教育。當前在我國高校內基本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課程,但是,擁有心理學專業知識的專職教師卻相對較少,所以建設專業的教育師資隊伍至關重要,只有提高了教師的水平,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并且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去進行教育,并且針對一些存在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有針對性的幫助,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問題,從而健康、積極的成長。
五、 結束語
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因此光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遠遠不夠,還需要培養其積極、樂觀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希望,對其進行良好的教育必不可少,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與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教育時教師也應注意到一些問題,以便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校園中需要不斷探索下去,以此來實現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戴朝護.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7):13-14.
[2]丁怡,肖菲等.國外學校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特殊教育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5(11):60.
[3]盧愛新.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12-16.
[4]鄧志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8):16-17.
作者簡介:王楠,遼寧省沈陽市,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