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學因學生的專業特殊性以及缺乏合適的專業英語教材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以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需求為導向,創造性地使用現有教材,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從而推動和促進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學。
關鍵詞:藝術專業英語教學;教材;教材的“二次開發”
一、 藝術院校英語教材使用現狀及教材“二次開發”必要性
教材是課程標準的物化形態,是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的工具。藝術院校英語教學應培養學生熟悉專業話題及語境,運用語言技能進行跨文化交流,為就業和深造提供發展空間。目前大多數藝術院校英語教材對藝術類學生來說,內容偏多,難度偏大,藝術類內容較少,較難滿足其學習需求。近年來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發的如商務英語、醫學英語、法律英語等專門英語教材日益增多,但藝術英語教材寥寥無幾。也有藝術院校嘗試自編英語教材,然而因其缺乏系統性和權威性,宏觀結構及微觀結構均存在諸多缺憾,很難受到推廣和歡迎??梢哉f,缺少固定的與專業相關的專門教材為藝術院校的英語教材“二次開發”提供了空間。因此,教師有必要基于課程的目標導向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對現有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整合各種教學資源,達到教學目的。
二、 教材“二次開發”的涵義
教材的“二次開發”,在國內外的文獻和研究中,屬于“教材設計”(materials design)或“教材改編”(materials adaptation)或“教材開發”(materials development)領域內容。國內教材“二次開發”的概念主要由俞紅珍老師提出,是指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依據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進行適度增刪、調整和加工,合理選用和開發其他教學材料,從而使之更好地適應具體的教育教學情景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俞紅珍,2006)。教材的“二次開發”實際上是教師針對不同教學對象對課程的重建或者是再加工以及再創造的過程。
三、 教材“二次開發”的語言學與心理學理論依據
語言學對于語言的語法結構、功能與意念、語義、語用等等的理論與研究為現有的英語教材編者理解語言本身與語言運用提供了理論基礎(戴忠信等,2004)。教師選擇“教什么”,如何達到教學語境化,都需要語言學理論與成果的支持。而心理學研究成果則幫助教師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從認知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個體知識的增長過程具有內在心理的有機連續性,已有知識經驗決定著新知識經驗的獲得程度與方式(戴忠信等,2004)。無論是知識呈現的順序和數量,還是學習者的認知規律與記憶機制,學習動機和學習風格,都是教師在教材的“二次開發”中應遵循的心理學依據。
四、 藝術院校英語教材的“二次開發”策略與途徑
教材的“二次開發”可以表現在對教材內容、話題、技能平衡、順序和進度、文化內容和插圖等方面(Cunningsworth,A.1995)?;谒囆g類學生的特殊需求,教師可以對教學內容,教學話題和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岸伍_發”后的英語課程在學生日后的“目標情景”中能最終得到運用,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藝術類的學生帶著各自的專業技能進入英語學習過程,與學生專業相關的語言材料更能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課前準備材料,課堂呈現材料,鼓勵學生利用其原有的專業知識通過互聯網與國外同一領域的人士進行語言溝通和專業技術交流,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為真實的交際目的運用語言技能。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藝術院校的英語教材“二次開發”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篩選內容應注意分門別類。要適合不同專業的學習者,例如,美術、藝術管理專業可更偏重于藝術家傳記,名作賞析;音樂表演、設計、影視專業學生的學習內容可更偏重于語言視聽材料。
第二,注意難度適中。教師可以調整語言材料中的詞匯,控制新詞數量或者縮短句子長度等手段使教材內容與學生語言水平相當。
第三,避免過分使用多媒體資源,導致信息泛濫,師生直接溝通減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可以發揮其自主性與創造性,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第四,注重評估與反饋。評估不僅是對目標語言和文化知識的評估,也是對教材“二次開發”是否獲得預期效果的評估。學生的反饋和教師的反思將為新一輪的教材“二次開發”提供基礎。
合理有效的教材“二次開發”是解決教材統一性和學生需求多樣性的矛盾的有力措施,是激活課堂的關鍵所在。當然,實際的教學情境是復雜多變的,藝術院校的英語教材“二次開發”可能碰到各種困難,這不僅要求教師增強教材“二次開發”的意識,也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藝術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廣大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師不斷地學習,交流和探索。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教師以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為導向,結合具體教育情景批判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將教材資源與教師自主開發的教學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那么,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學將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Cunnnigsworth,A.1995.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Oxford:Heinemann.
[2]Tomlinson,B.1998 Developing Materials for Language Teaching.Continuum.
[3]戴忠信,劉軍.論外語教材編寫的理論依據[N].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4]李亞紅.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N].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2(12).
[5]沈健美,王祖浩.“教師‘教材二次開發的現狀透視”[N].現代教育論叢,2013(4).
[6]俞紅珍.論教材的二次開發—以英語學科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06屆研究生博士學文.
[7]俞紅珍.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的術語之辨[G].課程·教材·教法,2005(8).
作者簡介:劉芳,江蘇省南京市,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