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重要意義與對策,希望能夠以此為提升物理教學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理教學;融合;策略
初中階段,物理教學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因此很多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都會根據自己的主觀經驗進行知識的講解,也就是傳統教學中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無趣,很容易造成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厭煩,增加了物理教學的難度,嚴重阻礙了學科的發展。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下面,我們將具體分析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重要意義與對策,希望能夠以此為提升物理教學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意義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深度融合就是指將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運用到物理教學中,實現初中物理教學形式的轉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具體來說,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深度融合主要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可以有效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傳統教學中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師生之間的互動十分有限,學生經常會出現課堂走神的現象,不利于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使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通過圖片或是視頻等形式將物理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必然可以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注意力,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使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在進行備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教學中所涉及的教學背景,以此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并理解知識點,并以此提高他們對知識點的學習興趣。
二、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
1. 進行模擬演示實驗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環境和實驗器材自身的限制,很多物理實驗的效果不明顯,甚至是根本無法進行。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去模擬這些現實環境中難以實現的物理實驗,以此提高課堂實驗的演示效果。例如,在凸透鏡成像的實驗過程中,傳統的實驗由于器材的限制,蠟燭所成像隨著物距變化而變化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顯,影響了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去模擬物距從無窮遠到小于焦距的過程,并將細節進行放大,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彌補傳統實驗的不足。
2. 開發利用網絡資源
首先,網絡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等特點,對于初中物理教師來說,可以結合網絡資源的這一特點下載優秀課件和優秀習題,并結合自身教學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參考和設計,以此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這種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有效整合既可以達到物理學科教學的深化,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又在擴大學科信息容量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互聯網的網絡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和物理習題,便于學生和教師及時了解新穎的物理習題類型。這種網絡資源的開發不僅能夠讓教師及時掌握當前的考試動態,還能夠啟迪學生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
再次,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網上論壇,或與有關教學專家進行交流,掌握最新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習水平,掌握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 創建網絡交流平臺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融合還可以通過構建網絡交流平臺來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幾乎只能依靠課堂教學完成,課下師生的交流少之又少,甚至是無交流。因此,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交流平臺的建立,
實現師生課下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制定合理教學方式,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在網絡交流平臺中,教師還能及時監督學生是否完成了課前教學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任務,并讓學生及時提出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給那些很少在課堂進行表現的學生提供表達機會,提高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
三、 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注意事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融合仍然屬于探索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說,除了要注重方法之外,還要防止出現以下兩方面的誤區影響教學效果。
1. 用視頻替代物理實驗
雖然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來進行模擬演示實驗,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多媒體可以完全替代物理實驗。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需要學生的親自操作和親自觀察,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實驗雖然可以提高實驗效果,但是卻讓學生失去了動手操作的機會,不利于學生的記憶。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去進行試驗操作,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 教學中完全依靠課件
在對網絡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中,很多教師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課堂教學中大量使用網絡中的課件,造成學生進入了超負荷的學習狀態。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教學方式只是利用多媒體替代了傳統教師的“滿堂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反而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遵循“適量”原則,不可貪多求快。
參考文獻:
[1]趙傳江.多媒體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11).
[2]李明.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教學整合的現狀及對策[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S1).
[3]胡孝棟,朱庭榮.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物理教與學模式的探究與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12).
作者簡介:
姜召香,山東省臨沂市,山東臨沂商城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