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前提下,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如何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成為高中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就將探析微課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期促進高中教學工作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微課;高中物理;實驗教學
一、 前言
高中物理的實用性強,涉及的實驗活動較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記憶物理知識內容,還要清楚實驗操作步驟,這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學習的難度。微課可以更直觀的為學生展示實驗操作過程,便于學生的理解,也能夠為教學工作提供很大的幫助。
二、 微課教學的相關內容綜述
(一) 概念
微課本身是一種數字化的教學資料,它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其邏輯是基于碎片化時間管理來進行的,它有效地拓寬了教學的應用空間,使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有效地改善了當前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渠道。
(二) 優勢
1. 時間短
微課的時間通常為5~10分鐘,其內容圍繞教材中的疑難點展開,但并不僅僅局限于此。許多教師利用微課來幫助學生歸納與總結等。由于微課是一種對教學資源碎片化的展示,這種碎片化的功能決定了其時間的長度,這是一般授課模式所無法比擬的。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里,包含一個知識點的梗概、實際應用與深入研究等內容,它實際上更像是課程邏輯體系的濃縮版。
2. 內容精煉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講授一個小節甚至是一章的內容,其中包含大量的知識點,但現場講解即便準備的再充分也難免有失誤。在錄制微課視頻時,制作者可以事先設計出視頻的內容,并不斷地進行修改,在錄制過程中發生失誤,也可以在后期制作時刪減掉,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視頻的完整性,也避免了臨場發揮可能造成的失誤。
3. 知識結構豐富
雖然微課視頻的單節課容量少,但這并不代表其中所包含的內容少。制作者可以利用微課來講授一個難點或多個難點,還可以進行章節知識點的梳理等,內容多樣,視頻長度還可以自動調節,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
4. 移動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只能夠在特定的場合接受教育,且肢體活動也會受到限制。在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里,學生需要一直直視黑板,全神貫注,一節課下來,許多學生都感到吃不消。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無論在教學思路還是方法上都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學生通過互聯網與多媒體設備,就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學習,節省學習時間,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 高中物理微課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 微課內容應有針對性
微課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因此,教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也應當遵循這一原則,合理的規劃視頻內容,避免“貪多嚼不爛”的現象發生。例如,物理中涉及大量的公式,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展示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
(二) 符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
高中生的自控能力較強,在課堂上能夠盡量不受外界干擾,保持注意力集中。但課堂的內容過于枯燥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學生在記憶物理公式時,經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很難趕上學習進度,對于物理也會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因此在設計微課的過程中,應當適當的加入其他因素,在幫助學生理解的同時,還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更好的保障學習效果。
四、 微課在物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 課前導入
課前預習對于任何學科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許多學生卻并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致使在新課學習的過程中跟不上教師的節奏。高中物理每節課都涉及大量的知識點,因此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制作一個時長五分鐘的微課視頻,大致的介紹該節課涉及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新課的學習。例如,在學習受力分析一節時,教師可以引入整體法與隔離法的內容,讓學生明白該節課的重點。教師還可以在視頻后面設置幾道練習題,驗收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重新制定第二天的學習內容。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針對受力分析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并讓學生分析在何種情況下使用隔離法,何種情況下使用整體法等,再一次加深學生的印象。
(二) 課中輔導
微課起到輔助教學的功能,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針對相應的知識點,利用微課進行輔助驗證。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一節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學習用具進行自由落體實驗,并提出“是否質量越大,物體下落速度越快”的問題。學生在經過一番討論后,教師再放出微課視頻,驗證剛剛提出的觀點,視頻畫面能夠帶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學生的注意力被迅速的吸引,學習的效率也顯著的提高。
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對視頻中的內容進行講解,或引出其他物理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可以引出慣性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到牛頓的理論原理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得來的,由此也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與探索的精神。
(三) 課后復習
即便利用再豐富的教學手段也無法保證所有學生能夠完全掌握知識點,學生需要自覺地在課后進行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在課程結束后,也可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不斷的加深學生的記憶。例如,在學習完機械波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思維導圖復習,通過核心詞讓學生能夠進行知識點的延伸,或者教師也可以說出關鍵詞,讓學生回答出相關的知識點定義等。通過層層推進的思維引導,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掌握學習內容,并形成完整的學習體系,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解答,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微課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微課能夠精煉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不同的微課設計還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學生在微課教學的引導下能夠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對于物理知識也有了系統的認識。微課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朱笑利.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7,27(5):30-32.
[2]馮新建,劉翔.活動理論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用淺析[J].湖南中學物理,2017,32(9):5-6+4.
作者簡介:陳助興,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五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