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更關鍵的還在于我們教師的教法。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導”字訣,激活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無疑是盤活英語課堂,助推英語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英語教學;導;運用策略
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體現為“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服務教學理念。圍繞學生的整體認知發展需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交流,能使得學生在主動深入探知的基礎上掌握豐富語言知識和表達運用技能。不過,運用好“導”字策,一方面,能使得學生在聚焦學習要點中發現自身的疑難問題,并能靈活找出破解對策;另一方面,能使得學生享有更多的發言權,利于他們在主動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獲得豐富思維語感,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語用技能水平。
一、 導學案助學,找出疑問
設計相應的導學案,能給學生的英語預學提供必要的支撐。創設一定的導學案,能使得學生在主動學習和深入領悟的基礎上獲得更多豐富感知。在導學案中多留白,能使得學生在主動依據學習實力自由選擇中深化感知。
導學案運用,讓學生的自我理解感知更加豐富,如,在四年級英語上冊的Unit 1 I like dogs的“Story time”教學中,不妨根據“The character of dog”的表達主題,可建議學生完成如下的思考題目: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dog? Why are dogs called the humans good friend? What should we do for wild animals?建議學生從的閱讀素材中摘錄篩選出相關內容,讓他們在主動跟進課程理解感知中強化識記運用。同時,可建議學生運用筆記摘錄的形式圈劃出自己的疑難問題,鼓勵他們在不斷深化整體理解感知的基礎上找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很多同學根據導學案引導,主動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像,Why do we need dogs? What is your pet?等等,以此幫助學生開闊思維。
一切的教學活動應立足于學生的認知實際,導學案的編制更應如此,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應在緊扣課程知識重點和學生認知難點的基礎上,既契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更針對小學生的學習喜好,在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相應的留白,幫助他們在主動參與中深化對新知的理解。多關注學生的疑問,引導他們在自主閱讀感知的基礎上活化理解,找出相應的破解對策與方法。
二、 任務式導說,協作交流
給學生更多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主動圍繞任務進行深入探知的過程中增強實踐運用技能。任務式導說,讓學生突破單純依賴教師講解的聽學模式局限,幫助他們在主動發現問題,深入探究問題中增強語用技能。
任務式導說,讓學生的認知思維更加豐富,如,在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3 Holiday fun的“Story time”教學中,可建議學生運用同桌交流的形式針對“Which information did you get from the article?”進行主動表達,讓他們在圍繞核心要點進行深入闡述中強化識記運用。結合學生的理解感知不同,不妨多請學生圍繞“How are you going to have National Day?”和“Where did you go on National Day?”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充分交流中醞釀自己的理解感知。結合學生的不同理解,可鼓勵他們就各自的認知學習過程進行闡述,幫助他們在主動協作交流中強化識記運用。
學生的學習需要我們教師的有效引導,高效學習尤為如此。教師的循循善誘,巧于點撥,能夠為學生輕松撥開迷霧,使學生豁然開朗。英語作為小學生的第二語言,需要我們教師為他們搭建適合他們學習的舞臺,營造恰當的情境,安排形式多樣的學習任務,從而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多樣化、開放性和層次性任務,能使得學生在主動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獲得更多深度感知。多從學生的自我認知感悟出發,給他們更多的自由表達和主動交流機會,能使得他們在相互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豐富感思,讓他們在彼此對話中發現更多語用規則與方法,切實提高他們的語用技能水平。
三、 自主化導演,提升語技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不妨多給他們自由展演的機會,讓他們在自編自導的過程中掌握語言運用規則。自主化導演,讓學生的認知思維更加開闊,更能夠使得他們在主動展示才藝的基礎上形成豐富語用知識。請學生自主化導演,更能使得課堂富有動感。
給學生搭建舞臺進行自主導演,讓他們能夠有很對融入課堂,更能激活學生英語學習的內生動力。如,在六年級英語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故事時間”教學中,圍繞“A foolish king”表達主題,可建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主動明確分工和編演角色,讓學生在the King、 the two men、 the little boy等不同的角色中深化感知。很多小組在實踐運用中,針對故事內容發揮想象,明確了編劇、導演、化妝等不同的分工,讓他們從“What did they think?”和“Why did they do that?”等相關問題的表達運用中加深印象。在學生模擬表演出現問題時,教師了深入其中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從相應的語言交流和動作展示中獲得更多的表達運用機會。
自主化導演,讓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者向主動參與的實踐者轉變,利于學生在發揮自身想象思維中獲得更多真切認知。同時,激活學生的參與熱情,給英語課堂增添了無限的活力與生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模擬表演的閃光點,多給他們相應的支持和喝彩,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從而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產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動力。
總而言之,導字模式運用,讓學生在自由、和諧的環境中主動探知,利于他們在不斷激活自身潛能動力的基礎上增強綜合運用技能。導在當時,導在恰時,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主動表達運用,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利于他們在親身經歷中增強英語表達綜合運用能力和探學激情。
作者簡介:
楊荃,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