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素巧
摘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想真正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就要以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為基礎,采取創新型的教學策略,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便提高教學效率,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分析
對于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教師要從學生學習能力和閱讀資源出發,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并在有效的閱讀技巧的指引下,進行有效的閱讀,從而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實現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進步,推動我國農村教育事業不斷取得進步。
一、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一直處于高耗低效的狀態中。農村教師教育觀念大多陳舊,抱著一本語文教材重復教學,缺少與時俱進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同時很多教師依然信奉題海戰術,千篇一律的閱讀方法與閱讀內容讓學生減少了很多拓寬閱讀面的機會。不少學生的課外讀物都是老師要求背誦的作文選,使得閱讀這一充滿樂趣的活動成為學生學業的負擔。家庭方面,學生缺少讀書氛圍,其課外閱讀大多處于自由狀態,受限于閱讀來源稀缺,讀書積極性不高,學生的閱讀量遠遠小于城市孩子,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
二、新課改下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
(一)盲目相信教材。影響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落后以及教材內容的滯后。但同時,教師過于依賴教材,盲目相信教材,并且在農村小學閱讀資源以及課外文化都比較少的情況下,很容易讓師生關進在一個封閉的環境里,從而縮小了視野。實際上,課堂只是一個教學的場所,教材也只不過是借鑒的資料。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才可實現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教材內容落后。由于我國農村小學的信息技術不完善,經濟水平比較低,小學語文的教材內容也較為滯后,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一方面,由于教材內容得不到及時的更新,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較少,從而使得學生不能夠大范圍的接觸閱讀材料;另一方面,也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故步自封,沒有了創新意識,更不能有效的培養語文的學習能力。
(三)教學觀念滯后。因為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都是采取灌輸式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新課改要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積極創新教學理念,拓展教學視野,用全新的教學理念開展教學,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四)學生家長認識的誤區。學生家長對閱讀教學不重視農村學生的父母大多是農戶出身,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片面地認為語文閱讀教學和數學教學一樣只需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作業、掌握知識即可。沒有認識到語文閱讀對學生終身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
三、提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對最終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興趣,積極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上課之前,教師要明確課程教學目標,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設置一個情境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欲望。比如在學習《黃山奇石》一課之后,教師可以剖出這樣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話題: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后,我們大家當一回廣告設計師,為黃山寫幾則廣告語,從而讓各地人民加強對黃山的了解。這種問題的設置往往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再比如學習完《驚弓之鳥》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知道有了弓和箭,才能射擊到鳥,可是在古代有個人只需要拉動一下弓就能射下鳥,請問這是怎么回事呢?這種制造懸念的問法能夠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辦法。
(二)注重個性化閱讀教學,提升學生主動閱讀的意識。
小學語文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不是將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行整齊劃一的管理,將所有學生變成閱讀優等生,這種想法顯得不切實際。個性化閱讀是指根據每名學生閱讀學習的需要和特點,基于其能力水平的差異在不同程度上實現個人的進步。在實踐中,能夠讓不同水平、愛好的學生發揮出自己語文閱讀的特長,而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理解。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破除一切條框,引導學生在自由的心境下感受語文閱讀學習的美,將學生的個性和閱讀文本之間進行有效的融合。比如在《永生的眼睛》一課教學中,關于父親將母親的角膜捐獻出去這個問題,學生產生了不同的看法,由此教師在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器官捐獻的行為產生正確認識,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指導學生自讀自悟,最終將學生對捐獻角膜事情的不同看法潛移默化的進行整合,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主旨。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體現了對學生學習認識差異的尊重。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在實現對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同時,增強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人文感受,有助于提升學生主動閱讀的意識。
(三)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
農村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知識面和閱讀面都比較狹窄,并且農村教育比較落后,很多小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閱讀機會很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這一情況,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選擇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題材,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閱讀教學壓力,也能有效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
四、結語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標精神下,需要我們不斷地對教學進行反思和創新。尤其是對于農村小學而言,更是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積極地改進軟硬件設施上存在的不足之處,改進教學模式上的缺陷,不斷地更新思想觀念,與時俱進,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秦波.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04):172.
[2]胥克武.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對策[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04):330.
[3]周克來.提高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對策[J].科學咨詢,2014(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