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險鋒
摘要:留守兒童在成長中遇到心理問題時,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關懷和心理交流,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缺乏自信。因此,激發自信,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急需注意的問題之一。
關鍵詞:留守兒童;激發自信;遠航
李克強總理說:“決不能讓留守兒童成為家庭之痛社會之殤!”留守兒童是因為父母雙方有一方或者雙方外出工作、工作時限超過半年,由父母一方或祖輩、同輩等執行監護權的兒童。特別是在農村,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逐漸增多,且由于經濟、生活等因素的局限,只好把孩子留給農村的親戚或者長輩照看,這樣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為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成長中遇到心理問題時,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關懷和心理交流,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缺乏自信。因此,激發自信,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急需注意的問題之一。
一、激發自信,家庭教育是基礎
激發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生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而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自信,導致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這是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關懷和心理交流所造成的。作為父母,教育孩子責無旁貸!要善于和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和交流,及時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及時提供正確的意見和引導,給孩子創建一個愉悅健康的成長環境。同時讓孩子明白:父母外出務工是為了什么,父母現在的工作、生活條件怎樣,并不是不要或不管孩子等,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苦衷。這樣會讓孩子走出自卑,克服心理問題,激發自信心。
二、激發自信,學校教育是關鍵
居里夫人說過:“我們應該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可見自信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學生的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學校里,得到老師的贊揚和肯定是學生激發自信心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應該注意激發留守兒童的自信心。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激發留守兒童的自信:
一是善于發現留守兒童的閃光點。留守兒童因為家庭的原因或多或少有一些心理問題而產生自卑、缺乏自信。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中,教師要熟知學生的心理,時時處處關愛他們,甚至對非“留守兒童”來說是一種“偏愛”,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都讓這些孩子感到老師猶如父母般真情的關愛,那怕學生的細小“閃光點”也及時表揚,讓他燃起希望的火花;經常詢問他們學習上的困難,并耐心輔導;在生活上,時常關心他們穿的衣服暖不暖,吃得飽不飽,文具夠不夠用,身體好不好。讓他們能夠感受到來自老師雨露般溫馨的關愛而樹立自信心。
二是樂于給予他們額外的幫助。留守兒童因為自卑而缺乏自信,在學習上會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聽課而導致成績下滑,生活中會因為自卑而影響與同學們的相互交往,形成一種孤僻的性格。實踐證明,對于那些需要幫助激發自信心的學困生,教師要及時對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在學習上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即使學生回答錯誤時,老師也可以鼓勵“你的答案需要進一步完善,請再想一想,怎樣才能更完善”。當學生回答正確或在學習上有進步時應該適時地給予表揚與肯定,并讓全班同學給予他熱烈的掌聲,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于生活上有自卑的學生老師要及時與他們談心,慢慢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到學生的喜好、個性、優缺點,通過有意識的引導,使學生打開心扉。及時組織班級集體活動,通過鼓勵、互動消除學生的陌生感,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馨,從而激發自信心。
三是營造氛圍,激發自信。老師的鼓勵對于學生來說固然重要,但在激發留守兒童自信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自我表揚、自我鼓勵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因此,作為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努力營造一個讓學生互相表揚、自我鼓勵的良好氛圍。如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他們的意愿進行明確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盡情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合作學習時,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小組內先進行評價,然后全班再進行點評,這樣就營造了一個讓學生互相表揚、自我鼓勵的良好氛圍。這樣,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每一個成員都會有收獲,在收獲成功的喜悅中懂得去欣賞別人,從而達到激發自信心的目的。
四是重視人文關懷,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是教育的重要場所,是育人的前沿陣地,應該重視留守兒童的幫扶工作。在平常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師愛的作用,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對待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要付出更多的關愛。與留守兒童交流與相處的過程中,充分取得他們的信任后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有意識地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同時引導他們閱讀國學經典,用古人的優秀品質引導他們的人生價值取向。這樣,學生在正能量的閱讀中,開闊了視野、明確了目標、陶冶了情操、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就會日漸開朗起來,心理會逐漸健康起來,從而達到激發自信心的目的。
五是感受成功,激發自信。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指出: “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實踐表明,許多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擅長的領域里開展活動時都非常投入,很有自信心,好勝心強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引導留守兒童參加一些他們擅長的活動,在競爭中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習慣,學會與同學們在合作與競爭中鍛煉自我,從而達到激發自信心的目的。
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激發自信,培養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在健康快樂地學習中遠航,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責任,也是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