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是一切經濟與文化發展的基礎和保證,因此,提高政治素養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微時代”背景下更是對高校學生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提出了更高的的要求。高校學生作為國家重點培養對象,其政治素養的培養更是不可忽視的。思政課教學被越來越多的高校納入其課程體系當中,學生在學習自身專業課程之余、豐富自己的政治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培養關心國家政治的良好習慣,進而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本文從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為切入點,對思政課的過程研究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與研究,旨在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出自己的見解,為高校理論教學做出微薄的貢獻。由于本人工作經驗不足以及知識水平有限,難免有一些不足之處,請廣大審閱者批評指正。
關鍵詞:微時代;高校;思政課;有效性;路徑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
為滿足國家對人才的要求,高校針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對于課程的設置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不斷地改進,將對思政課課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但在其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教師綜合素質低、課程設置不規范以及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這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與措施,是高校領導層必須重視起來的工作。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是培養大學生對政治文化濃厚興趣的重要手段,與國家對人才提出的要求是高度吻合的,因此,無論是從學生興趣的培養、教學方法的改進還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方面來說,高校都應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為大學生創造更多優越的條件,進而為我國的進一步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二、“微時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課有效性的路徑分析
(一)提升教師的教學素質
教師是課程學習的引導者與示范者,教師政治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對于知識的吸納程度。教師在學生音樂素養提高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作為課堂引領者,對于學生的學習內容與方法有著引導和協調作用。因此,無論是何種教學類別,教師都應將思政教學當做一種日常教學任務,并將其滲透到每一堂課中。對于任課教師來說,改進教學策略,將政治文化的傳播貫穿到理論教育中,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政治文化實踐,因此,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的對思政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高校必須重視對教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進行考慮。
(二)合理設置思政課程
課程設置的合理與否,是影響高校進行思政教育能否達到期望值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對于普通高校的大學生來說,尤其是政治專業的學生,課程的合理設置更是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高校教育的改革,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國家對于新興人才的要求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高校不應將學生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與實踐中來,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設置課程時,高校應該將思政課的教學作為與數學、英語等同等重要的公共課程進行設置,而并非只是作為一門可有可無的選修課程進行設置。作為公共課的思政課課,才能使學生全面的進行思政課知識的學習與吸收,進而真正的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豐富教學方法與實踐
“微時代”背景下,互聯網與多媒體教學在各相關專業的教學中已經普及,經實踐檢驗,互聯網多媒體教學由于能夠通過案例教學以及視聽說相結合的方法對知識進行更為形象生動的講授,進而受到了廣大高校學生的廣泛喜愛;另一方面,高校可利用社區組織或單位的合作關系,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關于思政宣傳和實踐的活動,進而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進行多方位的提升。無論對于哪些專業的教學,都應根據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實際接納情況,學校應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提升高校學生對于思政課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使其能更加主動地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加大宣傳與教育力度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校大學生的課內課外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各種各樣的有貨使得大學生對政治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少。,因此,高校必須把思政教育作為一項重點教育工作重視起來。處基本的思政課程的設置外,高校應適當的組織思政教育活動,并將其與大學生的自身情況很好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思政課程的積極性,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
三、小結:
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是與國家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提出的要求相適應的。為更好的為國家的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追趕經濟發展的步伐,高校必須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重視起來。音樂作為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對于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是從師資力量的壯大方面,還是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課程內容的設置方面,高校都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將思政課課程的設置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綜上所述,改進教學策略,將思政課的講授貫穿到理論教育中,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政治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每天的課堂中將職業素養逐漸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學習能力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馬楠,閆佼麗.“微時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課有效性的路徑探討[J].納稅,2018(09):192
[2]王明慧,顧訓寶.“微時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課有效性的路徑探討[J].高教學刊,2018(05):166-168
[3]雷結斌,郭優.“微時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課有效性的路徑探討[J].職教論壇,2016(20):22-26
作者簡介:鄒妤鵑(1985,08-),女;苗族,江西人,貴州農業職業學院思政課老師,初級職稱,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