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康
摘要: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更重要的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運用文史結合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同時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幫助學生更為高效的理解掌握語文知識,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诖耍疚姆治隽宋氖方Y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同時提出文史結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以此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文史結合;中職語文教學;意義;運用策略
前言:
我國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而語文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不僅是我國文化文明的見證,同時還是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導致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文史結合開展中職語文教學,不僅可以豐富中職語文教學內容,還可以使學生更好理解掌握語文知識,進而傳承我國光輝燦爛的文化文明。
一、文史結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口述講解的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在學習中只能被動參與到語文教學中,最終造成學生失去的語文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教學中不能真正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1]。通過文史結合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教師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穿插歷史故事,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投身到中職語文教學中,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利用文史結合開展中職語文教學,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掌握語文知識,不僅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面,同時還拓展學生的歷史知識,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促使學生進行知識遷移,使學生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使學生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可以得到情感發展,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同時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文學與歷史本身就是相通的,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文史結合,為學生掌握歷史文化提供良好的平臺,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歷史文章,欣賞歷史人物傳記等,不僅可以開拓學生學習視野,還可以使學生真正做到文史結合,文史互通,從而使學生進行有效的跨學科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2]。
(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作為中職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文史結合開展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3]。由于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較為薄弱,因此,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總會遇到困難。而語文與歷史之間具有互通性,通過文史結合開展中職語文教學,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歷史資料與名人名言等知識,這些都是良好的寫作素材,學生只有經過有效的積累才能在寫作過程中“下筆如有神”,因此,利用文史結合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文史結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背景導入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文史結合,有效開展背景導入,使學生真正了解文章背景,有效激發學生語文思維。在學習古代文學作品時,教師通過文史結合,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文學作品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作者通過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學習李煜的《虞美人》時,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李煜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而使學生真正理解詩詞中所描寫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使學生感受作者當時作為一國之君被囚禁一方之地,國破傷懷之情。通過了解文章背景,學生才能真正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的共鳴,學生才能真正融入到教學中,從而理解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果。
(二)史實分析
中職語文教學中包含較多的歷史人物傳記以及歷史事件的記錄,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學生往往不能通過注釋與教師的講解真正理解文章內涵。而通過文史結合的方式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史實分析,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還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發散學生的思維[4]。例如,在學習《鴻門宴》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鴻門宴事件發生的原因以及故事的結果,通過十分詳細的史實分析,使學生充分全面了解項羽、劉邦等人物性格,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鴻門宴上發生的事件,進而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同時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
(三)創設情境
中職語文教學中如果單純依靠教師口述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很難真正融入到教學中,進而不能真正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導致中職語文教學效率下降。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文史結合的方式,教師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歷史教學情境,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歷史教學情境中感受作者,進而真正體會作者的情感。例如,在學習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了解作者蘇軾的其他文學作品,使學生了解蘇軾的生平,通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歷史教學情境,學生在學習《念奴嬌 赤壁懷古》時,學生會更容易理解掌握其中的語文知識,同時有效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散學生的語文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水平。
總結: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文史結合,有效利用語文與歷史之間的互通性,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融入到教學中,同時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語文知識,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促進中職語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曹戰平.剖析文史結合思路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應用[J].高考,2017(03):66
[2]曾紅梅.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文史結合[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07):16
[3]趙麗.談文史結合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意義與運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01):53-54
[4]徐麗卿.融史入文 文史結合——淺談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歷史知識[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2(0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