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汪寧
摘要:在核心素養指導下,要求學生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而鄉土地理案例在人文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運用學生身邊的實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符合地理核心素養的要求。本文以課題 《核心素養指導下人文地理鄉土案例教學研究》的研究實踐為基礎,通過列舉人文地理鄉土案例在教學中的應用,探討鄉土案例與高中人文地理課堂結合的案例教學模式。
關鍵詞:核心素養;鄉土地理;人文地理教學;應用
一、鄉土案例與高中人文地理課堂結合的意義
地理課程最終要達到的教育目標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2]”并且在課程目標中要求高中學生“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這是時代的發展對地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鄉土地理案例教學的提出,正是為了利用鄉土地理案例培養學生對身邊現實問題的論證和探討的能力;為了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地理實踐力;為了通過展示家鄉的鄉土地理文化特色培養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一)促進理論聯系實際,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文地理教材中所描述的內容往往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時有困難,這就導致了許多學生對知識點死記硬背,出現了很多地理教與學不相適應,不相協調的問題。例如在講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農業的區位選擇時,對于鮮花、乳產品等農業產值高的農產品,應該靠近市場布局這點,很多學生比較有疑問。如果老師在講解時可以列舉在本地花店或超市對這些農產品進行實地調查的圖片和價格資料后,很多學生就能直觀易懂。這樣教材上抽象的專業術語便能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更明白、易懂。學生接受新知識快了,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二)從生活實際入手,提高地理實踐能力
地理涉及到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學習地理課本知識,最終是要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在學習高中地理的過程中,學生不能再像初中時那樣僅停留在教材上,而應該多到生活中,課外去學習實踐。例如在講解交通通達度對城市地租高低的影響時,可以在周末組織學生在松桃縣城區中心、主干道、郊區等多家店鋪的租金進行調查比較,利用身邊的實際案例,提高學生地理動手操作能力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為培養創新實踐型人才打下基礎。
(三)展示家鄉的鄉土地理文化特色,培養學生愛國愛家鄉的情感。
通過展示家鄉的鄉土地理文化和特色,學生對鄉土地理更加深入了解之后,便自然而然的對家鄉更加熱愛。因此,在高中人文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用鄉土案例不僅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鄉、祖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愛家鄉的情懷。
二、鄉土案例在高中人文地理課堂應用策略
(一)運用鄉土特色農產品的材料或圖片進行案例教學,貼近生活實際
農業區位因素和農業地域類型是每年高考的重點內容,在講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結合本鄉本土的地理案例,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素材出發,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影響農業的區位選擇。
例如在講自然因素對農業的影響時,可以舉出松桃正大茶廠適合種植茶葉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松桃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熱同期,滿足茶葉生長的氣候條件;另一方面降水較多,淋溶作用強,土壤呈酸性,適合茶葉的生長;再加上松桃縣正大鄉位于湘西丘陵和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排水條件好。綜合松桃縣各方面的自然因素,正大發展茶葉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去調查當地的其他農業的發展條件、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等。這種案例教學的方法,能更好地融合學生的體會與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設置鄉土地理情景,采取角色扮演方式,體驗式教學
工業區位因素和區位選擇在每年高考試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工業和一些工廠的類型不熟悉,使得傳統的講解很難有效的完成教和學的目標,但是如果借助鄉土地理案例材料設計一些活動,將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交由學生來分析,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時,可以利用松桃縣的城北工業園區招商引資的視頻宣傳片剪輯片段導入,讓學生根據視頻內容分析松桃縣城北工業園區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并設計兩位同學分別扮演投資商和招商引資負責人,通過他們利用視頻所學知識的角色扮演,加深學生對工業區位影響因素的理解。
(三)嘗試課外實地考察,將地理應用于生活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地理的學習不應僅局限于課本教材,更應讓學生走出去,去發現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課外實地考察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能夠擺脫教材,了解大自然的奇妙,去感受地理實踐的魅力,體會生活中地理的奧秘。教師在進行實地考察前, 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進行任務分配。 教師應提前設計好實地調研的路線和地點,并準備好放大鏡、指南針等考察工具和創可貼、紗布、消毒水等應急醫療用品。教師可選擇地理地貌、土壤植被進行考察,也可以選擇交通、人口等生活方面進行調研。教師在考察時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聯系課本上的內容,讓學生在實地考察過程中能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用處與價值。
綜上所述,鄉土案例與高中人文地理課堂的結合符合核心素養指導下地理學習的要求,因此教師在進行案例選擇和設計時應緊密聯系實際,形成典型的鄉土案例,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在快樂中提升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能力。同時教師應該精心策劃探討的問題和學習過程以促進學生學科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2014(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