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華
摘要:職業高中階段開展的籃球教學結構形態和教學方法與傳統的九年義務教學有極大的不同,由于職業高中學生畢業后將有一部分人步入工作崗位上,且部分學生從事一線技術性勞動,需要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承擔基礎性技術工作,所以職高體育教學中更關注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更好的強化自身的素養,并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所以開展籃球教學在職業高中體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概述職高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學生籃球體育教學開展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籃球教學;職高體育教學;開展
職業高中汽修專業男同學比重較大,所以體育教學中開展籃球項目能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為能讓體育教學的開展效果更好,需要探究籃球教學的有效性,從教學的方法、方式、理念和教學細節入手,探究籃球教學的最佳方式,希望能讓職高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更好的放松身心,增強體質,并為職高學生今后的體育終身意識養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加強合作學習重視課堂互動
籃球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方式能讓學生間的互動加強,且能增進課堂學習氛圍。汽車應用與維修專業的學生需要在不久的將來步入到社會生產崗位上,所以需要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體育教師則需在體育課上對學生的這方面能力進行培養。體育課堂上教師進行籃球教學之際,能使用合作學習模式,讓課堂上的互動加劇,教師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的不同,將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讓各個小組之間進行籃球競賽,以激發小組的團結意識,小組成員為能獲取勝利,會有意識的進行團隊合作,且部分籃球能力較弱的學生為不拖累本小組,會在課下加緊時間苦練籃球技術,大家在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中,能共同進步,且各個層次學生能在各自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真正的做到學有所成。
二、重視教學方法的針對性
體育教師在籃球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問題,開展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對學生錯誤的動作進行糾正,并使用特殊的訓練方法,改善學生的籃球練習效果,使得籃球教學質量有提高。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運球技巧的時候,需要讓學生對籃球有“手感”,教師可以先讓籃球在學生的手上“停留”,然后在一定時間緩沖中,讓學生不斷變化方向轉動籃球,讓學生體會籃球“粘粘”在手上的感覺。另外,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籃球教學。教師可以開展近距離投籃訓練,讓一個學生進行消極防守,鞏固投籃和跳躍的動作定型,讓學生在強烈的對抗比賽實踐中更好的感知足球感;超遠距離的投籃訓練,教師能通過訓練的方式把握學生的傳球速度和傳球力度,然后做出適度的糾正和調整;素質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仿生學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蜈蚣或者節肢類動物的動作,培養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1]。
三、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方式
職高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做好教學更新,在教學手段調整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教師在籃球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做好分組訓練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中鋒、前鋒和后衛訓練小組,在因材施教中,讓學生掌握不同籃球位置的傳球、投球技巧。教師在45分鐘的教學中,可以花費30分鐘進行籃球技巧性傳授,使用15分鐘進行分組練習活動,以夯實學生掌握的技巧,學生可以自己進行訓練,教師無需做太多的干預,僅需從旁指導即可。這樣做能以讓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加劇,教師能清晰的觀察到學生在訓練中暴露出的普遍問題,在進行動作指導的時候教師能做好針對指導,以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技能。
四、加強體育情感培養
職業職高的學生面對就業壓力,學習專業技能訓練任務十分繁重,生活節奏比較緊張,在心情上也存在很大的壓抑感,這使得學生對于學習籃球的興趣并不十分強烈。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應當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運動能力充分展示出來。教師要以高昂的情緒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可以在教學中融入趣味游戲或者活動,例如街球、花樣籃球等等。同時教師還需要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與特長增加考試項目,在考核評價上要酌情加分,這樣便能夠讓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強健體魄的同時,促進學生個人特長的養成,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后續的體育知識學習和鍛煉當中,讓學生從體育運動當中得到快樂。通過體育活動,學生之間能夠在競爭與合作的過程中形成深厚友誼,能夠加強學生體育情感的形成[2]。
結束語:
籃球教學中為能讓教學更具高效性,需要在教學中樹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教學趕緊,讓學生能在籃球鍛煉中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教師開展的針對性指導活動能深化學生的籃球學習意識,使得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籃球訓練,從而為職高學生的籃球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鄭振元.淺談職高體育教學創新模式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4(05):11—12.
[2]劉洪勇.淺談新課改下職高體育教學的創新[J] 中國校外教育.,2011(20):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