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峰
摘要:在進行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尤其需要在全面把握學生在課堂中主體作用的基礎上,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從而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針對高中物理教學的一些特點,提出增強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措施,希望能夠在之后使得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效果變得更好。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引言: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使得高中物理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都發(fā)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而要想增強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那么就尤其需要在改變高中物理過去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力爭能夠在物理教學的活動中不斷地把握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才能夠在之后為國家的發(fā)展不斷地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
一、從物理學科特點出發(fā),著重采用課堂實驗的教學方法
相比于傳統(tǒng)“填鴨式”的物理教學方法,學生更應該從物理的學科特點出發(fā),并在整體過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并入課堂實驗[1]。例如,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所留下的痕跡,然后便于每隔一段距離進行測量,學生正好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更加全面地去觀察,之后再以相關觀察方法為依據來不斷地引導和啟發(fā)學生提高自己的實驗觀察能力。
此外,也可以運用包括“放大法”、“對比法”、“代替法”和“比較法”等各種類型的方法,以此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深刻理解實驗,從而在之后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
例如在讓學生進行“多孔紙片托水”的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現在玻璃瓶的內部注入充滿顏色的水,之后再拿出一張紙片,先用大頭針在上面戳一些空洞,之后再讓其蓋住瓶口,之后再將瓶口向下倒轉,然后學生會發(fā)現,水并不會從孔洞中流出來,其實這和雨傘本身的原理是一樣的。其實,老師在上課完全可以引入類似的趣味實驗,這樣才能夠有利于學生在這之后更好地對高中物理實驗內部的相關內容進行理解。
二、從物理教學內容出發(fā),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從實際的物理學習內容出發(fā),不斷地改善課堂的教學方法也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講解力學和熱學內容的過程中,尤其需要在破除單純的傳統(tǒng)教育的觀念的基礎上,更好地通過做實驗來學會排除故障,從而通過合理運用相關實驗條件來更好地做實驗。此外,在進行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尤其也要運用包括掛圖、模型、投影片和錄像片等方式來進行教學,在整體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的作用。
例如,在講解高中物理磁場相關知識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先用錄像播出古代磁場中蘊含的相關現象,之后再通過電流磁效應和磁場對通電導線等相關的作用,來教育學生樹立起事物之間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也可以通過在物理課堂中引入包括太陽和月亮等天體的現象來進行磁場的教學。很多老師甚至在教授磁場這一章的內容時融入了多媒體的短篇,學生學習起來也充滿了新鮮感。
三、從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和能力基礎出發(fā),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從目前高中物理教學的情況來看,很多老師在上課會一股腦兒地給學生灌輸一些知識,甚至隨心所欲地去處理一些教材。在上課的過程中,完全不顧學生能力的差異,不斷地去混淆概念和規(guī)律[2]。但從如今高中物理學習的情況來看,我們更需要重視高中物理學習的方法,并注意在學習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邏輯思維和思考物理的方法。
例如,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物理學習水平來設置不同的檔案袋,并在檔案袋中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的水平來設置不同的題目。讓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提升。另外,也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和合作的教學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全部都參與到高中物理學習的課堂中,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的質量。在學習速度的過程中,高中物理將對速度有更深的描述,速度本身是一種矢量,而速度如果一旦發(fā)生改變,則自然會產生加速度。因此,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的過程中除了要建立一個物理模型,更重要的是要從多方面和多層次去探究問題[3]。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先逐步地將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再逐步從靜態(tài)思維過渡到動態(tài)思維。
四、從教學關系出發(fā),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整體學業(yè)任務非常繁重,但是整體還非常貪玩,自身情緒化也顯得非常嚴重。有些學生甚至覺得物理課非常枯燥而不愿意去學習。有些學生也會因為討厭物理老師而不去學習。所以,在整個過程中,建立良好而和諧的師生關系顯得非常重要。第一,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能夠將物理課變得更加生動而有趣,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充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先調整好木板的斜面角度,之后再在上面放置一根勁度系數很小的塑料彈簧,之后再用手將彈簧輕輕地向上拉,使得整個彈簧一直處于“倒U型”的狀態(tài)[4]。一旦放手之后,整個彈簧就會因此不斷地翻轉下去,狀態(tài)就像雜技演員在地面上翻跟頭一樣。這樣一個趣味小實驗能夠更好地調節(jié)整個課堂的氛圍。
此外,在課余的時間,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一起娛樂來與學生建立朋友般的關系,爭取能夠更好地在高中物理課堂上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老師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只要能夠注意有關的事項也就能夠和學生更好地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從而在之后建立平等而和睦的關系。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學習高中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一些學科知識,更加要學習其他不同類型的物理知識。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廣大高中教師尤其需要在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不斷地讓教師和學生進行配合。在結合不同學生能力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目標進行準確的定位。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全面探究,為今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鳳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15(3):98-102.
[2]陳琪琪.提高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 [J].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4(13):58-63.
[3]單基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4(5):89-93.
[4]蔡麗珍.高中新課程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4):69-72.
注:本文為南昌市教育科學“十二五”立項課題《學困生高中物理學習有效性研究》成果論文,課題編號:16-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