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淑玲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音樂教學的關注度也在逐漸提高。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就成為了高中音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了。而且對于高中音樂教學來說,其具有開放性等特點,所以在教學內容與形式上也就十分的多樣化,相應的對學生的鑒賞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對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培養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學生鑒賞能力;培養
一、音樂鑒賞能力對高中學生促進的作用
(一)音樂鑒賞能力的記憶作用
音樂對人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其能夠提高學習者的感知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例如在教學《長江之歌》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旋律與長江雄渾、壯觀氣勢的動律。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外部肢體與內部心靈的反應進行有機的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真正魅力,表達出對長江以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音樂鑒賞能力的連接作用
音樂鑒賞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音樂后所做出的一種評判作用,它是一種綜合性審美活動和知識應用的能力,具有強大的連接作用。通過對音樂的鑒賞,能夠幫助學生對外界事物建立起主觀與客觀上的連接與聯系。例如,在學習《南部之子》和《不知為何》等音樂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爵士樂的特征來幫助學生對音樂建立起相關的認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鑒賞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僅會對爵士音樂感興趣,而且對相關的爵士舞也會提起興趣感興趣,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多層面的連接意識。通過音樂鑒賞能力的連接作用,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還能夠幫助豐富學生的技能與特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提高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以音樂欣賞課為主要載體,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音樂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音樂欣賞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為主要目標,要做到以音樂欣賞課為主要載體,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專業的音樂知識,同時也要陶冶學生的情操,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仔細觀察學生的同時,結合每一名學生的特點,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要積極的鼓勵學生對音樂發表出自己的見解,并對學生的正確見解予以充分的表揚,這樣能夠幫助樹立學生對音樂鑒賞的信心。教師還需要轉變傳統的思想方式和教學模式,以求同存異的思維來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對音樂的欣賞。
(二)開展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鑒賞能力
高中是學生一生中極為重要的階段,也是極為特殊的階段。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具體需要和特點,開展探究式教學,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其鑒賞能力。例如,在音樂課堂上,音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運用繪畫、顏色以及節奏等方式來充分的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設計探究性的問題來促使學生進行思考,播放或彈奏一段音樂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來填寫歌詞或編撰一段符合音樂意境的故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高中音樂教師要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注意提問的技巧,進行合理的情境創設,從而在調動學生學習音樂、進行音樂欣賞熱情的同時,引領學生充分的欣賞音樂的美。提問的時候音樂教師要注意根據自己的專業音樂知識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之外,還要求音樂教師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交流的過程中多使用如“請”等不具備侵略性的、平等的語言,從而促進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營造一種較為輕松的、活躍的課堂氛圍,進而為學生營造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
(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加強學生情感體驗
高中音樂教學與初中有差異。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能夠自行對音樂所表達的情感進行感知,但是卻不能對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與鑒賞,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首先,教師應當熟悉通俗音樂所傳達的意境,例如《獻給愛麗絲》這首音樂作品創作源自于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的一段戀情。教師在講授之前,可將作者的創造背景、創作動機一一做介紹,告訴學生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心去感受貝多芬與其學生間的美好純真愛情。引導學生在鑒賞這首經典作品時,感受來自于我們生活的真實情感,教育學生藝術來源于生活,又歸于生活。而且,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感情豐富、心思細膩、思想敏銳,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鑒賞作品時,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自身情感以及思想感受,將切身經歷融入鑒賞教學中,有感情地進行鑒賞,相信學生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與領悟音樂鑒賞的方法。
(四)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高中音樂教師要重視教學方式的改變,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點,然后根據學生的喜好來因勢利導,充分的將傳統音樂和通俗音樂的關系介紹給學生,進而在將多種音樂相互比較的過程中,把音樂知識教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和鑒賞的高度。其次,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的目的之一就是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的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
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吸引學生自主的進行音樂的欣賞以及鑒賞能力的提高。最后,學生對于音樂和生活擁有自己的感悟,教師在音樂教學中不能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扼殺學生的思維,必須通過多種模式引導和拓展學生自己的思維,重視學生的獨特性。
(五)音樂欣賞能力的提高在于不斷積累優秀作品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只要不斷的積累就能夠不斷的提高自身音樂欣賞能力。優秀音樂作品的主題旋律往往易于演唱,像《梁山伯與祝英臺》、《歡樂頌》等作品的主題旋律學生在聆聽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跟唱。學生在對這些主題旋律的反復聆聽和背唱中即感受了音樂的旋律、節奏等要素的豐富表現力,又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通過積累豐富的優秀音樂作品,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三、結語
總之,高中音樂教學要適時創新,以學生們樂于接受的形式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善于發揮學生音樂鑒賞主體地位,掌握鑒賞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從而逐步提高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品位。
參考文獻:
[1]王小明.音樂,心靈雞湯——談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J].音樂大觀,2013,(23)
[2]焦斌.淺談新課改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