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靜
摘要:在初中地理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和探索地理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以提高。同時運用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渠道,才能激發學生超越于知識之上的靈感和創造力,從而達到促進和改善整個教學流程之目標。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分析;措施
初中地理的教學是系統的工程,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是比較多的,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既要汲取傳統的教學中的有益成分,更要不斷進行教學的創新,尋求更加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求更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學
(一)教與學不受重視。
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不受到重視。無論是學校、學生家長還是學生,他們自身認為地理課時一門副科,和主科相比,學好學不好無關緊要。學校認為地理課是一門輔助性學科,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師資、科研力量讓教師去開拓。家長認為地理無非就是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常規的地理知識、讓學生知道哪些省份、哪些國家等等,學好學不好對于學生整體的學習無關痛癢。許多學生也受到家長的影響,不重視地理課堂學習,無論是課堂教學聽講,還是課后作業完成,都不積極主動,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地理課整體水平發展緩慢。
(二)教學設備落后。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地理教學模式落后。地理是一門人文性學科,但同樣有許多理科內容,可以說地理學是一個融匯文理科的學科。教師在進行地理課堂教學時,要想將整個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精彩的展示給學生,教師需要借助地質縮微模型等各種教學設備來進行。但由于教學不受重視,學校對于地理課堂教學設備的投入不夠,教師只能將常規的教學設備如地圖、地球儀等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會感到整個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不高,對于課本內容掌握的不牢固。
(三)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單一指的是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仍然使用著傳統的教師課堂教、學生課中記的教學方法。整個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體,學生處在被動的受聽的模式下。在這個模式下,學生往往不能主動的去學習探索,他們的學習思路一直是跟著教師走。這就喪失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無論是學習的效果上,還是主動探索的認知上,都無法達到最佳的效果。
(四)教學內容陳舊。
地理是一門在內容上逐漸變化的課程。傳統的教學內容無法與時俱進,影響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總是感到內容滯后,有些內容還往往影響到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真正掌握。初中地理是學生地理學習的基礎階段,對于培養學生更進一步的進行地理方面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內容的陳舊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率,不利于培養學生養成鉆研地理知識的好習慣。
二、初中地理在新課改下的教學措施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要貼近學生生活。
所謂的有效教學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全新的教學理念,是教師在對教學活動客觀的規律進行遵循的基礎和前提,是以最少的時間、物力以及精力投入,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應該怎么樣對初中地理教學課堂進行有效利用,己經成為了很多地理教師必須要深刻探討的問題,但是,縱觀初中地理教學現狀,不難發現,很多地理教師在自身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都是中庸教學法,就是說初中地理教師在自身教學過程中,按照規定來將內容完成,至于初中學生到底學習到了多少,仍然沒有去進行研究。初中地理教師沒有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最主要的原因,雖然在各種書籍上面都對教學方法進行了介紹,但是在實際的地理教學過程中卻很少運用,因此,想要將地理課堂教學實際的效果進行提升,要求教師必須要進行潛心研究和探索,找到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比如說,在講解我國湖泊以及河流相關的內容時,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將學生分組,使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方法來自主尋找和我國湖泊以及河流相關的材料,在上課的時候,學生會把自己所找到的材料進行充分展現,并且在同學之間進行相互評價,接著教師會對初中學生學習的成果進行點評,在點評以后再對其實施講解。
(三)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創設高效課堂。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進行的是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在被動情況下往往采用模仿的思考方式,按照教師的思路來對問題進行分析,這就使他們在分析問題時不能靈活運用思維,阻礙了創新思維的發展。在新課改的進程中,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量,還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創新性思維,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擺脫思維定式的影響,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問題,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在進行問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提高思維的活躍性。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學生在課堂上處于學習主體的地位,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四)增強學生的參與程度。
在新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提倡向課堂要效率,教師應該注重課堂的教學特點,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地理是一門學習實用知識的課程,在實際的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來,重視學生的課堂的參與程度,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的教師為主體的模式限制了課堂質量的提升,地理教師需要改變這種現象,在合適的時機,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可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氛圍,這對于課堂效率的提升是很好的保證。比如,在講授“晝夜交替現象”的時候,讓學生上講臺上對這一知識點進行講授,讓他們利用地球儀進行操作,講授出其中的奧秘,這樣學生通過講解可以加深對于這部分知識的印象,聽者也會有同樣的效果,這樣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來說是有著重要的作用的。
三、結語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對于初中地理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上不但要達到高效課堂,還需要引領學生實際生活中關注地理知識,并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地理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周鵬程。對新課改下初中地理課堂活力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
[2]楊希銅,張清。基于新課改的初中地理作業設計[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3)。
[3]胡力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趨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