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嶸琳
摘要:初中階段學生心理素質具有心理發展不成熟、不平衡等特點,然而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人格品質的黃金時期。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利用好體育課堂的珍貴時間,善于觀察學生的心理、生理上的變化,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實現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目標。本文從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重要性入手,旨在提出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相關途徑。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加強;心理素質;鍛煉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青春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正是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鍛煉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切實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
一、體育運動與心理素質的關系
(一)體育運動推動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體育運動多是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地表現出來,對自我有一個比較實際的認識。
(二)體育運動能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調節學生情緒狀態。
體育運動能直接地給人愉快和喜悅,并能降低緊張與不安,從而調節人的情緒。體育活動可以通過手勢、表情、身體動作等進行交流而不一定以語言為媒介。學生隨著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溝通,在不自覺中就會產生親近感,使人際關系得到改善。這種豐富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調節。
(三)體育運動能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自尊和自信。
體育運動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緊張以及競爭性特點。通過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培養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
(四)體育運動能預防心理障礙和保持心理健康。
通過體育運動能使學生喜歡體育鍛煉并從中得到樂趣,達到強身健體。因此,學生在校期間就要通過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合理的心理治療,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從而保障學生能得到全面發展。
二、利用評比競賽形式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體育教師在布置學生課堂練習時可以運用競賽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一般在競賽前讓學生分組進行練習的預習,這樣每組為了取得好成績,就會互相督促,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形成較好的團隊集體風氣。進行比賽時,同組的同學就會吶喊助威,從而促進同學間的友情互動。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反應,教師應適時調整和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應將快樂教學、情景教學等有機地滲透于教學之中。要重視教與其它要素協調,同步互補,使啟發式的教法與創造性的學法有機統一,在內容上強調"發現學習",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形式上強調"過程的自主",多為學生提供獲得成功體驗的條件和機會。在此基礎上,努力實現"四性":即參與練習的全體性,使人人有練習的機會;練習內容的層次性,確保全體學生在不同層面上獲得成功;練習過程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基礎和發展需要;練習過程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目標意識,從而使他們在自學自練自評中,從互教互學互評中、從友愛團結的多項交流中、從自我肯定中得到滿足,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自我意識。
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自信心
體育教學是師生共同的活動,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體育水平參差不齊,基礎較差的學生害怕做出的動作難看,往往不敢參與練習,或者敷衍了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激起學生潛在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之把緊張膽怯轉化為自我鍛煉成長的自覺行為。因材施教,讓學生發現自身的閃光點。首先,教師要營造融洽輕松的教學氣氛,師生之間互相尊重,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心理定勢。然后,教師要深入學生之中,根據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以及身體素質狀況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展示自己的特長,發揮自己的閃光點,從而有信心讓同伴接納自己,獲得相互認同和鼓勵。對缺乏信心的學生應選擇一些簡單、易做的項目,如跳繩、俯臥撐、廣播操、跑步等;對遇事緊張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多參加激烈的比賽,特別是足籃排項目;對基礎好的學生可選擇一些難度較大、動作較復雜的技巧性項目,如健美操
四、挫折教育,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以此增強學生抗擊挫折、經受逆境的意志,從而提高學生抗壓能力和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一是強化動作技能訓練。為了熟練掌握某項運動技能,學生可能需要經過幾十次的反復強化鞏固訓練。在達標訓練中,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難免會產生悲觀失望的消極心理。此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鼓勵,并引導學生學會總結不足,汲取教訓,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超越自我,從而將心情調整到積極向上的狀態中來。二是適當磨礪學生意志。在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要巧妙應用惡劣天氣等外在環境來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如在下雪天,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打雪仗的游戲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可以增強學生抵抗嚴寒的意志品質,促使學生形成更加堅強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適應逆境的能力,為其將來走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三是在關鍵節點磨礪意志。在體育運動中,往往會出現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如短跑沖向終點的最后一刻,籃球運動中搶奪籃板時刻,拔河比賽中轉敗為勝的關鍵時刻等。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關鍵節點,鍛煉學生的堅強的意志,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總之,初中生正是人生的黃金階段,是身體與心理全面發展和轉型的重要時期,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任務。因此,作為初中體育教師,應該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度重視初中體育教學中心理素質的鍛煉,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切實有效地培養,不斷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健康水平,從而促使學生身體、心理都能健康和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