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
摘要:語文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科目,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以及綜合實踐技能培養都有重要的促進意義。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語文對于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性,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不斷拓展語文教學的內涵與外延,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教育;素質教育
一、通過德育滲透深化學生學習印象
“立德樹人”是新時期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語文作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意義重大,特別是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意義重大。俗話說“厚德方能載物”,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樹立時代意識,樹立長遠的發展理念,做好學生的德育滲透教學,以便能夠引導學生早日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為他們的日后發展打好基礎。因為小學時期正處于學生行為習慣、品德意識的養成時期,學生的道德素質比文化素質更加重要。語文教師在平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小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將德育有效地滲透在語文教學中,從而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是非觀念與積極的情感態度,笑對生活、樂觀開朗。另外也要做好學生的“知”字教育,對小學生實施說理教育,引導學生明確何謂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只有學生養成了正確的道德觀念,才能夠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約束自己的行為,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這對于他們更好的開展閱讀活動、開展寫作活動都有重要的促進價值。比如在教學《將相和》的時候,我們就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文章中藺相如的非凡氣度與外交能力,也要讓學生認識到廉頗敢于認錯、知錯能改的良好品質。一旦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道德素質,養成了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才能夠更好地指導他們的學習生活,提升他們的文學修養,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運用法制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小學學階段處于學生各項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也處于學生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們的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加上農村地區孩子們獲取知識的渠道相對較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傷害。所以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法制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運用教學契機,做好學生的規則意識教育,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知識中蘊含的法制知識,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來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比如在教學《鯨》的時候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野生動物保護法》,讓學生認識到野生動物對于生態、對于環境的重要意義;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時候滲透《中華人民共和防震減災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自然災害防范意識與安全意識、逃生技能,在教學《草原》一課的時候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在教學《景陽岡》的時候滲透《中華人民共和野生動物保護法》,讓學生能夠通過法律知識的學習感受到更多的法律知識,培養他們的綜合技能。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能夠通過日常的課本知識的學習、通過課堂知識滲透教育了解到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他們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了解法律法規、運用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好的提升他們的綜合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以致用,不斷豐富他們的學習過程,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培養審美能力提升學生文學素質
傳統語文教學只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忽略語文的美學教育,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語文缺乏全面的理解,學習興趣不足,積極性不高。新時期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挖掘語文的美學素材,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美學素養,進而促進學生文學素質的全面發展。我們知道,美育是學校教學的重點,語文作為小學時期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素材,也肩負著美育的重擔。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進行語文知識、語言魅力、語言風格的分析與鑒賞,讓學生認識到文字下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內涵。另外教學中我們也要通過古詩詞、詩歌、散文等多種體裁的語文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到語音文字的韻律美、節奏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感悟,體會到語音文字的魅力。讓學生能夠愛上閱讀、愛上朗讀、愛上語文學習。
此外教學中我們也要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運用、創新拓展。比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自主創新運用,例如將成語知識、歇后語等內容運用到寫作中去。促進他們在寫作實踐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完善自身的習作內容,運用美學原理來進行文章的修改、完善,培養他們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質。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審美素質與審美技能,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通過科學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語文作為一項主課,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而小學階段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不足,可塑性強,進步空間較大,教學中我們要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完善與自我修正,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語文作為一項人文性學科,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影響之大。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人文理念教育與自我認知教育,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律自愛的良好品質,讓他們能夠科學認知自我,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普遍較弱,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開展教學評價,引導學生通過科學的評價來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明確自身的努力方向,不斷完善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鼓勵他們做好學習規劃,為他們的學習發展打好基礎。比如對于語文基礎差、學習興趣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引導他們從基礎知識入手進行學習,通過學生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形近字、同音字的對比分析,通過幽默的語言風格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大文學家韓愈25歲就是進士了,有學生就不屑地說:我7歲就是近視了……通過這樣趣味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趣味性,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另外對于學習自主性不足的學生,我們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比如表揚他們思維活躍、課堂參與性高等表現,善于運用正面的鼓勵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拓展語文科目的教學渠道,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多樣化與實用性,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齊有東,路恒霞.基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寫作(下旬刊),2017(4)
[2]呂釗.基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32):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