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澤炳
摘要: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物質,食品安全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成為了當今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本文以重慶市豐都縣為例,小結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堅持高位推動、突出工作重點、注重目標導向等經驗和做法,但還存在著工作氛圍不濃、監管力量不足、部分領域薄弱等方面問題,對此可采取三項應對策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的認可度;整合相關資源,提升食品監管水平;強化監管執法,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關鍵詞:食品安全;監管;思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食品安全關系著每一個人的安康和幸福,關系著社會和諧穩定和政府公信力,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為重大的基本民生問題。
一、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現狀
豐都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指示,嚴格按照國家食品安全監管“四有兩責”要求,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一)堅持高位推動。
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的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縣創建辦,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安排部署創建工作,協調解決創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逐級簽訂責任書,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層層壓實責任。縣創建辦加強創建工作指導、協調和督查,有力地促進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突出工作重點。
一是大力宣傳。運用畫報、展板、電視短片、公眾微信、文藝節目等方式,全方位、多視角、高頻度開展宣傳,逐步形成了良好氛圍。二是開展培訓。召開動員培訓大會3次,培訓食品生產、流通、消費企業700家次;對食品小作坊負責人和從業人員培訓3次,學習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三是專項整治。聯合開展農產品生產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行動20多次,收繳禁用農藥235公斤,查處限用農藥或劇毒高毒殘留農藥問題45起,依法嚴厲打擊動物及產品案件4起,依法查處食品安全行政案件50多件,收繳罰款60余萬元,查處非法使用添加劑刑事案件2起。
(三)注重目標導向。
一是食品安全狀況持續良好。2017年完成食品抽檢753批次、合格率98.4%,2018年上半年完成抽檢359次、合格率99.1%,總合格率98.6%。二是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面落實食品安全網格化管理,加大監管執法力度,今年以來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1287家次,覆蓋率達到100%。建立了食品安全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將基層監管機構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二、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豐都是獨步天下的“世界鬼城”,正在創建國際旅游文化名城,但反觀縣域內食品安全形勢,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工作氛圍不濃,群眾參與度不高。
一方面,由于少數群眾文化程度受限,或對食品安全工作關注度不夠,對食安工作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因食品安全檢測指標、評價指標等方面的信息公示沒有及時跟進,群眾對食品安全沒有直觀感和認同感,導致群眾參與熱情不濃,滿意度不高。
(二)監管力量不足,工作開展不平衡。
由于受編制限制,如全縣鄉鎮(街道)食藥監所應配160人,現有102人,人員力量不平衡,個別食藥所只有1人,食品監管執法難于進行。部分鄉鎮食品監管人員兼職現象嚴重,流動性大,穩定性差,業務能力弱,少數人員責任心不強,制約了食品監管工作的有效開展。有的鄉鎮食藥所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設在綜治辦或安監辦,設施設備簡陋,檢驗、檢測經費不足,監管執法滯后。
(三)部分領域薄弱,安全隱患仍存在。
一是食用農產品準出制度不完善,沒有將產地準出證明作為市場準入依據,對不能提供準入證明的,市場經營者或監管者也沒有進行抽樣檢驗或快速檢測。二是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小、散、亂、多”的狀況沒有改變,小作坊、小攤販、小飯館和小副食店的生產經營環境較差、功能布局不規范、設施設備不完善,且有的是流動商販,監管難度大。
三、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的認可度。
一是改進宣傳方式。要堅持以院壩會議等群眾容易接納方式,強化食品安全健康知識的宣傳,增強群眾自我防范意識和鑒別能力,自覺抵制、投訴、舉報問題食品。二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對食品的檢測、評價等指標定期在媒體上予以公示,提高大家對食品安全狀況的知曉度;請群眾觀摩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以直觀感受來提高群眾對食品安全狀況的認可度。三是加大對違法案件的曝光力度。始終保持嚴厲打擊食品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做到違法一起、打擊一起、曝光一起,贏得群眾對食品安全工作的支持和信認。
(二)整合相關資源,提升食品監管水平。
一是充實力量。整合鄉鎮涉農的站辦所和食藥監所力量,保持食品監管人員相對固定,確保每個鄉鎮食藥監辦隨時有1名以上業務嫻熟的人員,要積極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切實解決基層食品監管力量薄弱問題。采取目標管理與“問責”相結合,強化食品監管人員責任落實,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二是改善食品監管條件。以調、借、租等方式,確保食品安全工作有辦公場所,加大經費投入,更新執法、檢測設施設備,滿足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需要。
(三)強化監管執法,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一是完善落實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機制。讓批量農產品進入市場的必須提供產地證明,對不能提供產地準出證明的,經檢驗合格的才能入市銷售。二是加大對重點領域的監管力度。對小作坊、食品攤販、小飯館和小副食店實施“嚴進嚴管”,督促改善生產經營條件,完善設施設備,規范操作程序,提高食品安全度。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隨時保持對違法行為的零容忍, 切實維護食品安全。三是規范餐廚垃圾處置。加強餐廚垃圾產生單位的教育和引導,采取強制性措施,統一餐廚垃圾收集,杜絕地溝油生產原料來源,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組建餐廚垃圾處理單位,及時清運、處置餐廚垃圾,保障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鄭祖婷,鄭菲.“五位一體”食品安全監管創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監管的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9)
[2]余健.《食品安全法》對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發展的推動作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0,(8)
[3]楊愛萍.從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12)
[4]王衛東,趙世琪.從《食品安全法》看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完善[J].中國調味品,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