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影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實驗小學,廣東 廣州 511400)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術要與教學整合,為教學服務,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支持.”番禺區“研學后教”升級版也明確指出:“學習技術手段的升級,發揮其輔助的優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教與學的質量和效益.”其微課教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研學課堂中來,思維更加活躍,探究更加深刻,“活”化課堂教學效率.如何巧用微課,使得課堂教學更加靈動、高效呢?
微課把每個知識點以動畫、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方式生動、巧妙地展示出來,可以瞬間吸引學生注意力,緊扣學生思維,從而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索,把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逐步轉化為探究知識點的潛能,“活”化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我通過微課設計一個充滿趣味的“買燒餅”情境,教師設問懸念:“如果你是小明,你認為哪個更劃算?”學生進行猜想,在學生毫無依據地猜想基礎上,再出示三家餅家的示意圖.

1元1份

1元2份

1元4份
教師追問:“你會選擇哪家餅店的餅呢?”引導學生探究,通過操作、觀察,讓學生動手驗證,互相交流,啟思質疑,推導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通過微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整節課“活”了起來.
由于微課是通過簡短、形象、通俗易懂地給學生講解知識點,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進行理解.我們可以把教學中的重難點的內容制作成小視頻,以圖文并茂、由淺入深的方式精彩地呈現出來,讓學生一打開就被吸引了,如果一次看不懂,則可以反復觀看,直到弄懂知識點為止.
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以“兩端要栽”為例,首先微課呈現道路兩邊樹木,學生很快理解“間隔”這一概念,由具體到抽象,把樹木變成簡單的線段圖,由易到難,建立模型,三點之間有兩個間隔,如此類推,學生扎實構建起“畫的點數總比得到的線段數多一”的模型.通過化歸思想,得出“種樹的棵數總比樹的間隔數多一”這一結論,教學重難點如此迎刃而解了.
微課教學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著其他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促進學生自己學習的廣度,深度和效度上有著積極的作用與意義.
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能力差異,注重個別輔導,傳統的分層教學,教師逐一指導耗時耗力,效率不高,而學生可能由于緊張等心理因素,效果也一般.微課運用了個性化學習,讓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需求,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進行學習,大力“活”化學生學習效率.
微課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學習快慢,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可以視自己的學習情況,點擊微課視頻中的快慢鍵來決定播放速度,如聽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反復播放,從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最高效率,獲得最佳效果.
微課有效拓寬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上課之前,通過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可以為新課做好準備.對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重點或難點完成預習任務.學生也可以自主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學習,既可以鞏固課內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拓展課外的學習,獲得更高層次的知識與技能,“活”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效度.
由于小學生自制力較差,在沒有約束和監督的情況下很難自覺地去回憶學習過的知識,而且復習的過程也是枯燥乏味的,這更成為學生復習知識的阻礙.而借助微課引導學生回憶舊知識,耗時短,且內容精煉,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新穎、新鮮、新奇的氛圍中,輕輕松松地溫故知新,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引導學生先回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課前教師借助微課,通過動態展示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幫助學生將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回憶起來,隨后動態展示平行四邊形轉換成長方形的全過程,有效建構起兩者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其推導過程的理解,大力“活”化課堂教學.
總之,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趨勢,也是我們現代教學的必然需求,教師要善于捕捉有效切入點,善于搭建平臺,善于找出合適的契機.巧用微課,讓微課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高效學習提供支持,使課堂教學更加靈動高效.
[1]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梁培斌.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12):50-52.
[4]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