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清根
(慶元縣第二實驗小學,浙江 麗水 323800)
新課改后,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變得更加科學與合理.但是,在引導學生學習方面,還存一定的問題,導致教與學脫節,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要想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快速發展,小學數學必須要重視教與學行為方式的雙重轉變.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與學行為方式轉變的意義巨大,無論是對教師的教學還是對學生的學習都有重要的作用.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這是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洗禮”,主觀能動性幾乎無從發揮.轉變數學教與學行為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受到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真可謂是“既當爹又當媽”,教學任務非常重,面臨的壓力也非常大.教與學行為方式的轉變,教師的教學負擔變得沒那么重,但教學效率卻變得更好,對課堂教學的進程意義重大.
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的因素;另一方面,則是學生的因素.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與學行為方式的轉變,有利于解決好教師與學生的問題,從而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學習.
通過對上述教與學行為方式轉變的意義分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與學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式的轉變,加強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變得更高.

新課改后,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不再對自己有著過多的依賴.首先,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在每次開始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給予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預習,并布置適當的預習要求,讓學生根據要求完成任務,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2].其次,引導學生學會鞏固.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教師會發現,雖然學生聽得很認真,但是課后卻發現學生的掌握情況不是特別理想,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學生不知如何進行課后鞏固,對于知識的總結與概括能力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預習、更好地學習、更好地復習.
當然,這里面的調控不是指對課堂的控制,而是為了配合相應的教學手段,以實現對課堂學生學習的掌握和了解.對于小學數學這門學科而言,可以選擇的教學方式非常多,教師在選擇教學方式的時候,既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各方面因素加以考慮,選擇最合適的一種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的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選擇情境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出特定的教學情境,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圖形,讓學生逐漸去了解各種各樣的圖形,而這種直觀生動的展現方式,能夠吸引學生興趣,進而激發課堂的活躍度.又如,在講解“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三角形的特性、分類、內角和以及拼組等,讓學生對這些內容有一個了解,做好進一步學習的必要心理準備.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相比傳統教學有了很大的轉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變得更高,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也表現出更加濃厚的興趣.
總而言之,數學在小學階段教學中的地位非常高,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轉變小學數學的教學行為與學習行為,是新課標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學習的必然選擇.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地認識到以往教學存在的問題,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
[1]高永飛.小學數學教與學行為方式轉變的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20):106.
[2]藍奕.小學數學教與學行為方式轉變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2017(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