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彬
(南京市紫東實驗學校,江蘇 南京 210023)
初中數學課堂的核心是學生能夠掌握教師所教知識,面向全班授課,存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備課確定的教學目標對整個課堂具有指導作用,結合數學教學理論內涵,創造多種不同形式表征教學內容,預設出課堂的生成,積極鼓勵學生交流,能夠對學生的問題做出充分的回應.追問備課的有效性,起點為思考教學目標的本質明確,課堂教學有效達成目標為終點,是初中數學教師堅持“為理解數學而教”的理念下進行備課的必由之路.
部分初中教師備課制定教學目標時,參考書店買的“教案設計”,或從網絡下載教案,照搬“教案設計”上的內容,教學目標也不例外,認為:這是特級教師編寫的教案,就是教學的依據.這樣不經過深思熟慮,不做理解和變通,結果是教學目標并沒有很好地指導課堂教學.
“教案設計”是一些大中城市的特級教師編寫的,是結合大中城市的學生實際情況,與我們實際教學的初中生有很大差別;我們教師如果只是隨便的拿來使用,簡單加入自己的備課教案中,或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不細細研讀教材,大致確定教學目標,致使教學目標不達標.
課堂上教師覺得都是重點,這也不舍那也不棄,講得很全面,學生被動地聽講,拎不出重點,教學目標分散,不集中.上完課后,教師沒能按質按量完成目標,學生更難達到目標.
教師的數學知識會影響數學課堂教學,教師的知識越具體,聯系得越緊,融合得越密,他們會更傾向于富有生氣地教學,以多種不同方式表征教學內容,有些教師則傾向于依賴教材內容,教學目標不強調師生互相交流的重要意義,把數學看成靜態事實知識的集合,忽視學生是課堂中教學目標所應施教的主體.
教師設計精確的教學目標對于課堂教學引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標設計倡導促進學生理解性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化”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提供開展數學活動的機會,演繹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教學目標可以評價教師的備課和學生達成效果,數學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提前預設,因為,面對不同的學生授課,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和幾何直觀想象能力在具體課堂中狀態不一,設置教學目標應將學生可能的課堂生成加以考慮,它可作為評價備課的一個重要指標.
有效的數學教學,體現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教學目標的達成決定課堂的教學質量,應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觀察、操作、實踐、參與課堂活動,引發學生進行數學思考,培養學生數學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師備課時,不僅要鉆研目前所用課時教材,還要對整冊乃至其他版本教材研讀,搞清楚這個內容的目標出處.研讀教材,前后聯系教材,將已經成形的教材重新編織出一張屬于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要求”網絡.
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需要在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學生“怎樣學”比教師“怎樣教”更為重要,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目標,有利于幫助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回憶和提取同化新知識的原認知結構,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結合教材的前后邏輯,摸清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已經訓練和要求了哪些能力,讓教學能夠穩步向前.
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需要相應的學習材料和教學資源的有效支撐,特別是學習圓、圖形的旋轉、軸對稱圖形等幾何操作性課程.每當上公開課、評優課,教師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生活中的素材,教學目標的確立考慮全面,目標的達成途徑、實現方式、最終效果也比較理想.但是在日常的教學中,做這種整理教學資源的教師就很少了,所以,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要有意識地利用能夠獲取的教學資源.一方面,根據預設的教學目標,盡可能地激活和調取身邊可供利用的教學資源和素材來確保目標的有效達成,保全教學目標確立的效度和信度.另一方面,必須根據可作支撐的教學資源的現實可能性來確立有效的教學目標.
有效確立教學目標以及期待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動手操練和親身實踐,必須重視作業的設計和學生操練的預設,進一步在備課時甚至有必要將教師的“教案”變換成為學生的“學案”.教學是教學生學,這既是教學目標,也是實現目標的途徑和平臺.所以,備課也要有機地結合學生的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使得課堂內外能夠相互聯系.
可把較低層、基本層、較高層作為設計教學目標的等級劃分,較低層針對的是學困生群體,基本層是全體學生都要達到的目標要求,較高層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尖子生.例如,講解蘇科版八年級上冊“平面直角坐標系”,(1)全班層:能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知道點的坐標及象限的含義;(2)學困生層:根據已知點的坐標能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出該點,會讀出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的坐標,用一對有序實數來表示;(3)學有余力層:能理解關于x軸、y軸、坐標原點的對稱點的意義,并會求出任一點的對稱點的坐標.
初中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具有一定的探索學習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數學課堂上能否順利推進教學目標,其難易的把控要有尺度,學生遇到難題會滯步不前,從心理學的激勵機制上看,難度適中的題目可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課堂上指導學生善于發現、勇于探索、動手實驗,使其產生有力的興趣,吸引他們積極學習的長久性.編制教學目標應難度適中,即課堂容量適中,教師不僅要研究課標和教材,還要結合學生素質,實際條件.既要讓學生掌握,又讓學生有拓展提高.
課堂教學目標面向學生全覆蓋,以學生的客觀實際確定教學起點,從知識領域落實對于學生的教學目標,注重教學內容的深度、問題的難度、解題的技巧,也要從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考慮其情感體驗,不同的課型中教學目標應呈現出不同的側重點.此外,教學目標的設計還要做到一般化和個別化相結合,因為,班級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能力氣質和志趣傾向各不相同,需要確定符合各自特質的個別性目標.例如,講解蘇科版八年級上冊“角平分線的判定”:(1)總結歸納、評價反饋學生對角平分線判定的理解;(2)糾正學生在自主建構知識中的認知誤差,強化、提升學生對角平分線判定的認知與掌握.
[1]劉雪瓊.試論初中數學教學中目標學習法的運用[J].數理化學習,201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