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飛
1.借助“幾何直觀”,促進“數的概念”理解
數的概念教學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內容,是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基礎。對學生來說,數學概念是抽象的,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圖形,將其形象與抽象的概念建立聯系,用圖形直觀地演示數學概念最本質的屬性,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建構數學概念奠定基礎。例如,教學“倍的認識”時,教師通過兩組圖形的對比(如圖1),讓學生觀察、思考:從圖1中你發現了什么?通過圖形直觀演示,學生很容易發現 ▲含4組2個 ●的個數。在學生初步感悟“倍”的概念后,教師再讓學生來圈一圈,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倍”的概念。學生基本掌握“倍”的概念后,教師又出示了一些倍數,讓學生在本子上通過畫圖來表示,從而促進學生對“倍”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有諸多關于數的概念的內容,如小數、百分數等,教師要充分挖掘、利用圖形的特質,借助相應的“幾何直觀”,把數和形結合起來,讓學生反復去體驗、感知圖形和數之間的關系變化,從而建立概念表象,有效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主動理解與建構,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借助“幾何直觀”,理清“數的運算”算理
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數的運算教學中融合“幾何直觀”的教學,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直觀形象地演示算理,幫助學生以形促思、以形解數,從而實現由算理到算法的過渡,實現算理與算法的有效融合。
如“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的教學(如圖2)。
在這里,直觀操作是為了解決學生計算中遇到的障礙,體現了以“形”助“數”的必要。教學中強化算理的直觀演示,以求運算方法的建構,建立表象,實現算理與算法的交融,很好地幫助學生積累經驗。
3.借助“幾何直觀”,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幾何直觀”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探索解題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用“幾何直觀”化復雜為簡單,理清數量關系。如解決“小敏家、新華書店和學校在道路的同一邊。小敏家距學校280米,新華書店距學校350米。小敏家距新華書店多少米?”這一問題時,大部分學生只有一種答案:280+350=630(米)。教師如果不引導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式表達題意,學生就會有疑惑:小敏家、新華書店和學校在什么位置呢?用線段圖就能清楚、直觀地表示出兩種不同的情況(如圖3)。
線段圖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他們在直觀圖形中讓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有利于學生厘清數量關系,建構基本的數學模型,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2)用“幾何直觀”化抽象為直觀,巧妙解決問題。例如,已知圖4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100平方厘米,求圓環的面積。
這道題中,外圓和內圓的半徑都是未知的,學生感到無從下手。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大圓半徑R和小圓半徑r之間有什么關系,思考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S=π(R2-r2);大正方形的邊長R和小正方形的邊長r有什么關系,陰影部分面積怎樣計算;條件“陰影部分面積是100平方厘米”與它們有聯系嗎?通過直觀圖的演示,引導學生發現R2-r2=100,學生馬上就會明白:要求環形的面積,直接用π乘100就可以了。
巧妙解決問題,一方面,讓學生更加體會到“幾何直觀”的重要性,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思路,而且能降低解題的難度;另一方面,使學生看圖的能力得到鍛煉,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曉宏.幾何直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數學教育,2012(6).
[2]鄭毓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之審思[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2(12).
[3]劉曉玫.再從“幾何直觀”談起[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