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杰
摘 要: 就業指導課程作為高校學生培養中的公共必修課程之一,對強化大學生就業創業觀念和就業創業意識,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創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但就業指導課程還是一門新興課程,目前各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性認識還不盡相同,存在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課堂教學模式需要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標準化建設工作相對滯后等問題,尚未形成相對統一的教材和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要按照課程建設自身規律,采取有效措施認真解決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為大學生成才就業提供有效支持。
關鍵詞: 就業指導課 現存問題 解決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1],“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2],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09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要求各高校把就業指導課程納入學校必修課范疇,使之成為指導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基礎性課程,為指導學生就業和創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部辦公廳頒布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把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作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和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在課程設置方面搭建了新平臺。2007年以來,各高校逐步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課程等各種途徑積極推動畢業生就業和創業指導工作,對大學生成長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就業指導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還是一門新課程,在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對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提高產生影響,需要認真研究解決。
一、當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一些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當前,高校學生培養方案中把就業指導課作為必修課之一開設,在形式上已經落實到位,但就業指導課程如何落實到學生身上,抓出就業指導課程應有的效果,普遍做得不夠。大都沒有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課程教研室,一般都是掛靠在就業指導部門或者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研室,跟其他單位合署辦公,沒有專門的陣地。教學大綱的制訂和教學任務的安排一般由就業指導部門負責,缺乏更專業、更權威的系統謀劃和指導。另外,由于就業指導課的課時相對較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保障體系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不是很完善,教學考核隨意性較強,要求普遍不高。
2.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師資力量不夠。當前,就業指導課程的依托學科主要是思政類學科,從事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教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和從事就業工作的人員,或是院系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和專職輔導員等相關工作人員,與從事就業指導工作應該具有的學科背景不完全相匹配。就業指導課程師資力量普遍不足,就業創業理論與實踐經驗都很豐富的職業規劃師較少。就業指導課教師對就業市場的了解程度不夠,對就業形勢的把握程度普遍不足,與人才市場的現實狀況脫節較為嚴重。學校針對就業指導課程的培訓較少,送出去學習深造就業創業方面知識理論的機會更少,對就業指導課程規范和理論創新等方面缺乏全面理解和科學運用,不易保證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效果,造成就業指導課程師資力量的專業化程度打折扣,處于半專業化狀態。
3.就業指導課程與學生所學專業本身匹配程度不夠。高校學生就業工作與學生所學專業是緊密相關的。隨著高等教育形勢的發展,近年來學生就業的專業相關性有所降低,但大多數專業的本科學生就業與專業的相關性仍然超過50%,即大多數專業有超過一半的本科生畢業后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就業指導課教師講授的理論主要是就業創業的通識理論,對任何一個專業學生都可以發揮作用,正因為如此導致講授的課程理論針對性不強,與學生所學專業本身匹配程度較低。如何從學生學科專業視角上好就業指導課,解決好學生專業和就業指導工作脫節的問題,是目前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普通難題。
4.就業指導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進一步優化。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體現在學生有沒有重塑自身就業創業觀念,并通過教學實踐活動把理論知識和就業創業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內化為自身的本領。目前,就業指導課程的師生互動效果普遍不理想。課程常因教師數量和課時量的制約,采用以大班為主的教學模式,甚至100人以上一起聽課,課堂變成教師一人主導、師生互動環節只有少數同學能夠參與的一種教學模式,師生互動變得力不從心,效果一般。有的就業指導課教師對就業創業方面的課堂互動把握能力不足,喜歡按部就班的理論課教學,很少進行師生互動,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教學效果普遍不理想。
5.就業指導課程的課程體系標準化建設工作亟待加強。目前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教材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差異性較大,就業指導課程設置存在差別,所用教材不盡相同。教材建設方面,不少高校自行編寫了校本教材用于就業指導課程教學。還有高校選定一些就業創業類培訓書籍作為就業指導課程教材。總體來說,目前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教材五花八門、魚龍混雜。與就業指導課程教材相對應,就業指導課的課程體系也是各行其是、不盡相同,從就業創業理念培養,到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就業創業實施等各方面都有涉及,但內容差異較強,隨意性較大,急需進行就業課程體系標準化建設工作。
二、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實效性的對策
1.學校要加大就業指導課程的投入,充分發揮就業指導課的重要作用。高校要切實提高認識,把就業工作放在學校育人工作的突出位置,形成全校一盤棋共同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的格局。要充分重視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把就業指導課程與其他必修課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進行建設和管理。采用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就業創業培訓和學生就業創業幫扶一體化的工作模式,把就業指導課程建設作為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抓實抓好。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學生就業創業這項基礎性工作取得實效。要專門成立就業創業指導類課程教研室,按要求配備就業創業課程指導教師。要完善就業創業類課程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體系,把就業指導課的課程運行和課程質量納入學校整體課程體系進行監督和考核,從體制機制層面完善就業指導課程的經費投入和運行。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解決就業指導教師專業化程度較低的問題。在現有就業指導課程教師的基礎上,積極引進高水平高學歷職業生涯規劃師和就業指導師等專業人員擔任學術帶頭人,帶動一批教師從事專業化專門化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真正提升就業指導課程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人類資源部門負責人和就業創業方面的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豐富教師隊伍的類型,改善教師隊伍結構。重視就業創業課程教師的職級晉升工作,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把就業創業類課程教師的職稱指標單列計劃、單設標準,讓從事就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教師能安心從事這份工作,達到穩定這支隊伍的目的。加強現有師資隊伍的進修培訓等相關工作,不斷提高他們的就業創業理論素養,豐富實踐經驗。
3.充分發掘校友資源,把校友的學科專業性與就業課程的普適性有效結合。積極推動校友上講臺,與大學生進行全方位互動,把自己的專業學習經歷與工作經歷與在校學生現身說法,有效彌補就業指導課教師在學生專業方向上的就業指導的不足。校友的專業與學生的專業相同或相近,就業的方向和工作的性質有相似性,甚至校友本身就可以成為學生就業的介紹人,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明確就業方向,真正把就業課程與就業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就業課程與就業工作一體化建設,不再是理論與實際兩張皮。校友為學生講就業工作的思路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師不同,他們偏重于講個人經歷、講體會,能夠讓在校學生感同身受,看到未來的自己,從而充分發揮校友的榜樣作用,教學效果明顯強化。
4.進一步優化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模式,發揮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改變現有的以大班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把課堂師生互動、學生辯論等變成一種常態,改變過去課堂由教師一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校要創造條件,把就業指導課程開到校外去,增加就業指導課程的實踐教學部分,赴相關企業和事業單位參觀學習,豐富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內容,把就業指導課程與就業認知、就業實踐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將就業指導課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以強化和運用。通過校外實踐教學,讓學生真正做到對就業指導課程提出的一些基礎理論在理念上能夠認同、在就業創業方法上能夠實踐、在就業創業技巧上能夠進一步提高。改變就業指導課程的考核模式,降低理論課程考試的比重,增加實踐教學部分考核的比重,讓學生真正重視實踐課程并發揮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
5.推動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標準化建設工作,真正發揮就業指導課程對就業工作的引領作用。目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差異性比較大,部分高校所用的教材不盡相同,容易導致教學效果參差不齊,在幫助學生形成穩定的就業理念、構建適合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把握就業趨向鍛造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等方面有一些不利之處。教育主管部門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體系標準化建設工作,規范課程設置,為就業指導課這門必修課建立相對統一的課程體系和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組織力量編寫就業創業類課程規劃教材,真正形成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實施相結合、就業創業理論教學和實踐同步實施、就業和創業內容各有側重的規范教材。
近年來,就業指導課程作為高校學生培養方案中的公共必修課程之一,對強化大學生就業創業觀念和就業創業意識,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就業指導課程還是一門新興課程,目前各高校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性認識還不盡相同,并且尚未形成相對穩定的課程體系和相對統一的教學內容,這些都需要認真解決。只要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認真執行黨和國家的就業創業政策,切實按照課程建設自身規律認真解決就業指導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一定能真正發揮就業創業類課程在學生成長就業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為學生成才就業的強大推動力。
參考文獻:
[1][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6.
基金項目:安慶師范大學2013年“四成”教育理論與實踐課題“加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意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