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鏡融
【摘要】農村電子商務既是社會主義和諧建設的前提,又是和農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即加強電商企業在農村地區的發展,能夠在拓寬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渠道的同時,逐步做好城鄉交流工作,縮減貧富差距。鑒于此,本文首先對電子商務進行分析,其次闡述中國農村電子商務應用的意義及對策,最后探討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
【關鍵詞】中國農村 電子商務 應用前景
目前,小康社會的到來,致使農業發展不再受到“解決溫飽”問題的限制,而是逐漸向農產品銷售量、銷售額的角度擴展。縱觀國內諸多農村地域,其在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等環節,尚未構建標準化市場體系,且在現代化銷售渠道狹窄的前提下,農產品滯銷問題尤為嚴峻。然而,伴隨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的崛起,網絡營銷以強生命力的特點,成為農業發展的新契機。即加強電子商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可為農業發展提供助力。
一、電子商務
顧名思義,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即為依據電子信息系統和網絡平臺,如電腦、傳統媒體媒介與互聯網等工具為主導的商務活動;而在狹義層面,電子商務是指通過網絡平臺實現的商務活動,該項活動的施行需由電子設備、互聯網輔助完成。按照商務活動、電子化的角度,電子商務包含材料采購和商品生產、物資管理與資金周轉、物流配送及信息流通等活動。
同時,商城、消費者和產品、物流作為電子商務的“四要素”,是實施買賣、合作與服務的前提。首先,買賣。借助網絡平臺的運用,以價格低廉、質量較優的產品為基準,在吸引消費者的同時,增加商家入駐量;其次,合作。商家通過和物流公司間合作關系的創建,確保買賣行為的序性化施行,這也成為電商運營的關鍵;最后,服務。物流即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同時,切實再次交易的服務宗旨。
二、中國農村電子商務應用的意義及對策
(一)意義
其一,打破空間局限。相較于傳統農業,以電子商務為背景的現代化農業,農民通過和各地域、各領域銷售商間的接觸,在獲取更多信息空間的同時,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再者,農村電子商業利用分散農戶匯總的方式,將農產品交易活動實現實現規模化發展,同時農民可借助市場反饋的結果,對自身工作予以改善,以便更好實現穩定化銷售鏈條的創建。
其二,減少農業成本。于生產環節,商務平臺可為農民提供更為精準的管理信息、生產技術;銷售階段,利用網絡報價間比對工作,便于適宜價格的擬定,更快完成農產品銷售工作。此外,電子商務還可在避免第三方、中介組織的同時,減少農業成本。據數據顯示,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18~20%的農業成本,主要用于第三方和中介費用的支出,而在電商平臺下,該成本降低至10~12%。
其三,交易環節更為便捷。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便于農產品買賣雙方間的信息溝通,借助市場生產計劃的合理調整,更是對市場波動問題予以規避,極大程度上避免農產品滯銷問題。
(二)對策
第一,側重政府引導作用。通過農村電子商務相關政策的出臺,擬定其發展總體規劃,結合“多方參與、分工負責和合力推進”的共享機制,逐步做好中國農村現代流通體系的優化與改造,加快“電商村”的建設力度,以恰當的方式,對電商企業、電商帶頭人予以獎勵。
第二,優化電商物流建設。若要做好中國農村電商物流建設工作,則應強化其基礎設施的完善,如公路建設、物流企業引進等。同時,還應借助物流倉儲設施的創建,促進電商服務業的進步,使其營造更為良好的農村電子商務政策環境、市場環境。例如:郵政、快遞業務的延伸,結合村級服務站和電商配送點的構建,實現縣鎮村物流間的無縫銜接,以便為“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做出重要貢獻。
三、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應用現狀及發展前景
(一)市場趨勢
據2015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年末中國農村人口基數在6.3億,約占總人口1/2。鑒于城市化進程的逐漸加快,網絡儼然成為農村生活和活動的主體,而農村電商的興起,更是在擴寬網絡應用空間的基礎上,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城市包含諸多資金和消費市場,農村可借助電商平臺的運用,將特產農作物或農產品向城市銷售,其不僅可實現銷售市場的擴大,還可提升農村整體經濟水平。也正因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促使農民于家電購買中不再受到局限化,如3C產品只能在城市購買;城市電商市場趨于平穩,不再呈現爆發式現狀。
(二)政策支持
農村經濟發展和其生活水平存在密切相關,而電子商務的出現,更是為中國農村發展提供助力。然而,經筆者調查發現,農村電子商務于發展途中,往往受到諸多問題的影響,如專項資金匱乏、專業化電商人才不足等。對此,政府部門應通過政策支持的方式,吸引企業對農村電商的投資,以電商技術人才的聘請與培訓,使其促進農村電商人員整體水平的提升。換而言之,政府政策導向,在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占據決定性地位。
(三)發展前景
標準化:傳統農產品在生產、銷售等環節尚未存在統一化標準,只是產品質量呈現千差萬別的特點。而伴隨電子商務的信息,農產品無論實在運輸,還是包裝和銷售等活動,均逐漸邁向標準化腳步。規模化:電商銷售作為農產品銷售的新渠道,已逐漸演變主要銷售模式。多功能:農民不僅可選擇電商平臺,用于農產品銷售工作,還可獲取各類電子產品、生活必需品,便于生活活動的開展。區域化:若城市、農村發展長期處于失衡狀態,則會在加大貧富差距的同時,影響社會和諧。而電子商務作為農村、城市間的連接橋梁,以區域平衡把控的方式,加快我國區域化經濟的進步。全面化:線上、線下多渠道農產品銷售模式,既是對其銷路的拓寬,又是改善農民經濟水平的重要舉措。國家化:全球化經濟格局的到來,促使各國貿易活動更為緊密,而在此過程中,農產品銷售也逐漸由國內轉向國外,且國務院相關政策的出臺,更是在構建海外農產品銷售基地的前提下,為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迎來良好前景。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農村電子商務是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平臺,以新業態和新經濟的特點,切實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的目標,也在某種程度上落實產業化農業發展的意義。同時,農村電商的發展,是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策為導向,和小康社會的目標相吻合。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中國農村電子商務仍處于初期階段,其未來發展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王煜然.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7,19(1):121-121.
[2]臧中亮.新農村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路徑分析[J].商情,2014(23):65-65.
[3]張璐瑤,王藝璇,王紫薇.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16(30):234-234.
[4]黃梅英,賓寧,楊可瑩,等.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查——基于揭陽市軍埔淘寶村的調查分析[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4(10):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