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摘 要: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是其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安全格局、文明交流和生態體系等方面存在邏輯關聯。因此,以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為切入點,倡導建構利益共同體、政治共同體、文明共同體和生態共同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世界歷史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邏輯關聯;啟示
中圖分類號:A1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2-0041-02
中國以負責任的大國姿態倡導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運用和發展,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提出的新構想、新理念。因此,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過程中,應以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為切入點,全盤考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路徑,有效發揮世界歷史理論對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面外溢效應,形成良性互動的世界格局。
一、世界歷史理論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領導人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牢牢把握世界發展的大勢和脈絡,將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相結合,審時度勢提出的科學理念。
(一)世界歷史理論的內涵
馬克思在對黑格爾歷史哲學和青年黑格爾派的思想進行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基于現實物質生活世界對人的思考,形成了其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歷史理論,并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人類學筆記》和《歷史學筆記》等文章中,對世界歷史理論展開了較為系統的論述。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1]即世界歷史是人類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不斷跨越空間障礙,在世界范圍內通過生產力的發展和相互交往而使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統一的過程。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系統闡釋了“人類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思想[2],之后在多個場合先后六十多次翔實地論述了該理念的時代意蘊[3]。
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4]。該理念積極探尋本國利益和他國合理關切的平衡點,以期在兩國發展中互利共進。從經濟到文化、政治、社會再到生態,從不同角度向世界傳遞對人類文明走向的中國判斷,逐漸構建起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體系,彰顯中國力量和中國自信。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世界歷史理論的邏輯關聯
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倡導建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囊括經濟、安全、社會、文明與生態統籌協調發展的“五位一體”總布局,是對馬克思在世界歷史理論視域下強調生產關系、交往方式、基本歷史、文明交流、生態環境五個方面的繼承和創新,二者存在著邏輯上的關聯性。
(一)構筑全球性和平等性相統一的安全格局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在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的碰撞之下,謀求利益最大公約數的一種理念創新。其中倡導的全球性和平等性相統一的安全格局和世界經濟發展路徑,是在繼承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公平問題批判下重新詮釋的當今時代所應該踐行的新公平觀。同時,這種伙伴關系需要用一種更加包容的觀念來理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所帶來的利害關系,以試圖尋求協調維護各方最大利益的平衡點。這既符合中國與國際社會的利益關切點,也彰顯了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與美好追求,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現增添中國色彩和中國力量。
(二)宣揚包容性和開放性相統一的文明交流
馬克思關于“世界的一般哲學”思想所具備的方法論意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倡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為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倡導的“包容性和開放性”兼具的文明交流方式,唯有以“世界的一般哲學”為理論前提,才能在包容互鑒中助推文明的進步發展,以打造文明共同體。同時,兩者旨在讓我們在對話與交流中超越“西方文化霸權”思想,增添構建當代中國文化的自信,探尋兼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的文明交流的具體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各具特色和內涵的文明呈現形式都看作文明交流與互動的載體,將促進文明之間“美美與共”視為交流互鑒的動力,對于推動文明融合,架起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文明基礎與解決“文明沖突”,實現和諧共存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建立協調性和可持續性相統一的生態體系
世界歷史理論視域下側重于將自然置于社會歷史環境中,思考生態問題的社會價值,探尋人與人相聯系的外在紐帶。在馬克思看來,唯有人與自然耦合共生才能更好地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互促互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對生態建設的認識來源于馬克思對人與自然關系規律的把握和認同。
馬克思與習近平兩人分別處于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時代背景,都共同認識到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必然是人與自然的共生共存共榮,意識到人與自然相互交流、互動,對于推進人類社會發展前進的重要性。現階段所提倡的生態體系理念既是尋找一百多年前馬克思破解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自然異化的現實之道,又是對馬克思終極關懷的時代展望及其倡導的世界歷史理論的弘揚和傳承。
三、世界歷史理論對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啟示
馬克思站在人類發展的全視角,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大勢,是人類社會實踐邏輯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當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無疑能夠為我們提供理論上的支撐和參照,對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按照既定軌跡運行,促進國際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與發展,具有較強的時代借鑒意義。
(一)傳播共同利益觀,建構利益共同體
經濟全球化使各國利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高度交融的狀態,這就要求各國之間要逐漸擺脫狹隘的一國利益觀,努力尋求各國之間的利益共同點,積極打造利益共同體。因此,各國要在把握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基礎上,積極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
中國始終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倡導建設“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主動向世界提供公共產品,旨在以本國發展帶動亞洲繁榮,以亞洲進步牽引世界經濟復蘇,在共同繁榮中實現國家利益的發展。中國以自身的發展和行動,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共享中國經濟文明發展成果。在全球性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任何國家都不能做到獨善其身,想要實現自己國家的發展也必須注意不損害別國的發展,在合作中凝聚共識,在互利中取得共贏,積極傳播共同利益觀利益,構建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
(二)筑牢國家權力觀,建構政治共同體
馬克思世界理論看到了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發展以暴力為手段,瘋狂掠奪現代文明的發展成果的現狀。他指出發展較快的國家或民族總是想要“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東方從屬于西方。”[5]各國之間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利益紐帶,這種利益紐帶牽一發而動全身,而要給自身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就必須維護這種紐帶。
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使各國在交往中逐漸意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不單單是為了各自之間利益的交換和平衡,更重要的是逐步推動全球化特別是政治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倡導和諧文明的權力觀和權力意識,建構現代政治共同體。世界各國要在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在制定本國發展戰略之時,要努力做到權責均衡、內外兼顧,注重措施的綜合性,推動建立合作共贏、休戚與共、責任共擔、包容共享的命運共同體。中國在此過程中更要積極將命運共同體意識內化到實際行動之中,做到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良性互動,并積極努力為世界發展帶來正面外溢效應,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良性聯動態勢的形成。
(三)倡導多元平等觀,建構文明共同體
馬克思曾強調任何哲學都要同“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以“變成當代世界的一般哲學”,使其看待文明的方法具有世界歷史性。而構建價值共同體就是要倡導多元平等的觀念,承認不同國家、民族之間,文化和信仰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承認各民族共同享有發展的權利和機會,并給予其合理的發展空間。
處于多元化和多極化并存的時代潮流之下,各種文明之間如何通過各自文化之間的碰撞交流,擦出文明共建的時代火花,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尋求經濟繁榮、民族崛起和文化自信的道路中應該深入考慮的問題。因此,在東西方相互學習中要尊重差異性,平等對待,兼收并蓄,包容共生,良性互動,碰撞出利于本民族發展的火花,為文明共同體的構建注入強勁的文化動力。
(四)樹立生態發展觀,建構生態共同體
在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中,生態問題既是關乎自然也是關乎人性存在基礎的關鍵問題,而生態和國際安全問題也是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問題。各國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要積極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樹立生態發展觀,逐步建設人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平衡機制,建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共同體。
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在保持本國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響應國際社會的號召,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中國在這方面已經為其他國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中國在國際社會中以實現生態社會的良好發展為目標,積極履行國際責任,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因此,發達國家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要切實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既為本國也為人類生存和發展負責任。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道路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時代進程中,以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重新審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對于我們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并有效破解全球化難題,自覺把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融入世界歷史進程,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541.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2.
[3]石云霞.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7):76.
[4]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29(2).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